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于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有序演化为目标,以复杂动力机制体系共同作用为核心,以学术组织持续转型为导向,以大学传统职能深度改革为路径。国外大学的实践经验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谱系来源于“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效应,定向赋能得益于传统大学转型及创业型大学兴起,提质增效归功于大学主要职能同频共振。我国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本土路径在于:促进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推动大学组织科学的和理性的转型发展,深化大学育人、科研与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针对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性改革力度不足仍然突出这一导致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势能及其溢出效应尚未充分形成的主要原发性原因,反思制约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症结。搜集选择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222份公共政策文本,运用政策工具理论,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生命周期-政策作用力”分析框架,探讨政策的使用结构、分布状态和作用力度。结果发现: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结构失衡及不同维度上的短板,且政策生命周期的连续使用存在局限;政策生命周期中的政策文本分布状态失调;政策作用力的强制影响和主体关联不够充分。针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政策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调整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政策周期分布状态、促进政策作用力集成、突破政策工具使用界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