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邓小平的人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的人出发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决定了方法论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邓小平入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的需要的思想,人的素质的思想,人的主体性思想,人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隋月英 《教育探索》2002,(10):18-20
加入WTO给道德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本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并指出了新形势下道德教育应注意和把握的几个问题,以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国家。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也经历了纷争与融合,几经重视、不重视与重视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的发展与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对今天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通过对日本道德教育的嬗变、德育方法及内容和目标的变化等的探讨,指出:研究日本的道德教育并非是说日本的学校德育是无可挑剔的,而中国的道德教育是一无是处的,但学人之长,补已之短,这对于提高国人的道德教育的效果总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及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月英 《教育探索》2004,(12):90-91
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经历了纷争与融合及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目标都有新的发展。认真研究日本学校德育的经验,对于强化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面对网络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的冲击,“两课”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应对,的确是一个必须正视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正视网络对“两课”的挑战。网络的飞速发展,目前对“两课”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是:第一,大部分“两课”教师对网络知识了解太少,而青年学生中的一部分却已走在了教师的前面,使“两课”教师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难以用先进的网络知识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探讨与交流。第二,教材的陈腐与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两课”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益减弱,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禁区,然而对于大多数在禁锢与开放这个矛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而言,这无疑又是一个神奇的领域;而对于德育工作者而言,也同样是一个并不轻松的选择:即在性道德教育中,哪些是能讲的,哪些是不能讲的,讲到什么程度才是恰到好处,而不是误导学生,甚至是有伤风化的?这个度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在这种两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容来分析,它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功能上的政治性、形式上的民族性、主体上的大众性、发展上的开放性和方法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