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老子>通过对"音"和"声"的区别运用,得出"大音希声"的音乐观,认为"大音"是"道"的声音,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意蕴,不仅成为后世文人的典范,而且在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道静形象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群像,但最为成功、最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是主人公林道静这一形象。 林道静是三十年代在党的培育和革命斗争的锻炼中不断成长的知识分子典型。作品着重描绘了她由个人反抗到集体斗争,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成长过程。她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勇敢地冲出家庭的樊笼,是林道静生活  相似文献   
3.
《九歌·河伯》保存了美丽动人的上古神话;河伯或即冯夷,潜川殉道而死,是屈原的同调。作品神奇的描写展示作者幻想中与德者同游的和谐场景。建美政于人间、于郢都是作者深刻的政治诉求;美政失败后作者用决心水死以殉祖国的歌唱,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起诗人的崇高形象,奠定了诗歌爱国主义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4.
论王保忠小说的创作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保忠的小说精于抒写无奈的生活,善于描绘精彩的民俗画卷,以社会矛盾的揭示和分析见长。构成不动声色的叙事手法和白描技巧,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抗争情怀和无奈心绪,具有文化疗救的功效和意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