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网络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4、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5、营造有利于尊重个性,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韦渊 《中国教师》2004,(12):41-4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下面仅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基本的想法。一、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革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因为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才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著的低眼力和低要求使晋人法帖线条一入《阁帖》就被简单化.这种样式成为经典后,经赵孟頫的简单化,到明代又被董其昌放大.刻帖的辗转翻刻,失真、误差越来越大,使帖学至清中期迅速衰落.书法家们意识到这种危机,提出了拯救的办法——学习唐代楷书.唐楷对帖学取法和审美取向进行矫正,并成为阮元、包世臣构建、完善碑学理论的桥梁.在康有为确立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卑唐”则是“抑帖”到“尊碑”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韦渊 《广东教育》2006,(10):55-56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觉悟,锻炼能力,达到教育目的。体验和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形式。认知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视觉文化时代,课堂教学也必须利用影像、图片等多样化教学媒体创建多模态语境,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笔者总结了日本文学史及作品导读的教学经验,对多模态教学,尤其是使用电影和视频短片这种方式的优劣进行了总结,指出多模态语境的外语教学相比传统的纯语言教学具有长足的进步,但不能偏废语言教学、完全用电影代替原著。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笔者请教几位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什么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的回答竟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有的老师说记不起来了;有的老师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的干脆说不知道。于是,笔者浏览了数百个有关“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网页,查阅相关文献,力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结果发现,教育专家们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理解和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靳玉乐先生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六条: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