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模糊并非糊涂,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形式。据查有关资料,其原理为,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确定和不确定两重性,这不确定性则构成了事物的模糊性。如“高个子”,多高才算高个子?界限不同很难划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在确定者脑子里有个模糊概念:个子不是很矮。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词语教学中运用这一原理,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汉语言词语内涵异常丰富,同一个词在  相似文献   
2.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冲动从中构传出后,还要返回中枢,使中枢神经系统对活动的情境作出评价、判断和调节.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也说: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率是大不相同的.人的活动是由其活动的结果所调节的.根据以上原进,多年来,我利用学生的试卷,从“判改、讲评、总结”三方面入手,进行信息反馈.其结果显示效果尚可.本着抛砖引玉的目的,现介绍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本年级(5)班班主任今天大发雷霆,口口声声说班干部犯错误更不能原谅,大有不严惩决不罢休之势。询问其原因,原来在上课时,该班班长、绰号“足球迷”的小叶不时窥视教室外的一场足球比赛,当一个队员一脚破门时,他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好”,课堂秩序被搅乱片刻。上课不专心,特别是违犯课堂纪律这种行为当然要批评。可因为当事者是班干部就决不放过,我以为就有些欠妥了。目前,不少班主任教师偏信、偏爱“学生干部”的做法不可取;但班干部犯了错误就“罪加一等”,也是不应该的。班干部也是学生,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也都有各种物…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戴克曾经指出: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率是大不相同的。人的活动是由其活动的结果所调节的。教学实践证明确实如此。平时,我们许多教师埋怨学生“笨”,考试成绩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师本身对于自己的活动结果不甚了解所致。  相似文献   
5.
一次听课,感觉到老师的教案写得的确不错,可课堂却死气沉沉,学生启而不发,许多程序都是由教师越俎代庖完成的。评课时得知,原来是执教者原样照搬某特级教师的教案。由此联想到,当前不少教师备课借别人的教案抄,到书店买“教案汇编”抄等现象.颇有一番感触。众所周知,教师们备课参照别人的教案,特别是那  相似文献   
6.
试题表述要准确韩昌文学校举行语文、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赛毕实行本年级教师“流水作业”判改试卷,其间发生了两场争论。事情是由题目引起的:“请写出30和70之间能被5整除的数。”结果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包括30和70在内的;另一种是不包括。谁对谁错?...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暗示没说出的: ①衬托闰土知识丰富; ②赞扬、怀念“我”少年时代的朋友。二、体会归纳,结合训练重点 1.齐读全自然段。 2.解答:闰土所知道的事很多,可为什么作者只选取这四件事? 3.引导归纳时教师做出如下小结:根据文章中人物的职业、年龄、性格特点等,选取人物最熟悉、最有典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在同一课中编排几则寓言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既省时惜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以五年制第七册《寓言三则》为例,谈谈具体教学设计。 一、精讲第一则,激发迁移 1.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2.从解题入手,找出并解释关键词“助”,再以此为突破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该则  相似文献   
9.
谈试卷命题     
考试是一种测量,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量。这种测量对试卷的要求;有一定的准则,而不是随意性的;有代表性、不能偏于某一方面;有可靠性,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区别性,能区分出全班或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否则,不但不能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考察、达到测试的目的,而且会把教与学引向歧途。因为从某个角度上说,试卷有指导教和学的作用,而教育行政部门出的试卷,更具有某种导向作用。 怎样拟定能真正担负起测量重任的试卷呢?  相似文献   
10.
翻开各种“修辞书籍” ,其绝大部分是同一个口径 :句子在运用比喻的时候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 ,同类不能构成比喻。寻其源头 ,这种观点最早出之于著名学者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 ,后来许多人都沿用了这个观点。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不少教师却因此常常碰到麻烦。如 ,教师常跟学生造比喻句的范句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再如 ,“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 ,他们的创造性劳动 ,应当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暗喻。”(见《修辞讲话》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又如 ,“三个臭皮匠 ,抵个诸葛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