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康熙与雍正时期地方官员对贵州环境描述的对比研究发现,康熙时期文献显示贵州多山少树、田土多石,部分地区已出现石漠化景观,是一片穷荒异瘠的土地,地方官员劝垦的态度消极悲观,更多的是向康熙争取特殊政策。雍正时期地方官员以积极的态度在贵州实施劝垦,认为贵州气候适宜,即便气候异常,有山有平地的起伏地形保证贵州不会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贵州的森林往往是“逆苗”藏身之处,成为剿苗的障碍,故“焚烈山泽”成为如同“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一样重要的政务。文章指出,两朝官员眼里的贵州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有两个原因,一是两朝最高统治者治理贵州的思路和要求不同;二是地方官员针对的地区相异。  相似文献   
2.
<正>毛乌素沙地位于今天呼和浩特市西南的鄂尔多斯市,这里在清代被称为伊克昭盟。毛乌素沙地因地处温带荒漠与干旱草原的过渡地段,既具备沙化的地理位置条件,又因其相对丰富的降水量,在一些地带适合农业生产,加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深受气候影响的特点,使得人们很难在“自然噪音”背景下来区别沙漠化发展的自然、人为原因。有学者认为,清末放垦加重了该地区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