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韩百斌 《中国德育》2007,2(6):51-51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听到老师讲,哪个学生聪颖、好学、讨人喜爱;哪个学生经常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让人不喜欢。教师对喜欢的学生易“偏爱”,而对不喜欢的学生易“偏恶”。这种“偏爱”“偏恶”的倾向对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会听到老师讲,哪几个学生十分聪颖、发展全面,很讨人喜爱;哪几个学生经常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很让人讨厌。这两类学生,每个教师都会碰到,大多数教师都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对前一种学生容易产生“偏爱”倾向,对后一种学生易产生“偏恶”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出现对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一、“偏爱”的不利影响“偏爱”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情感的失控,而对学生产生的认识的偏执。有这种情感的教师往往会被学生的“外秀”所迷,故充分信任,百般表扬,越看越顺眼;而对于另一部分学…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传递知识、表达感情、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工具。社会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人文社科综合性课程,担负着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的重任.“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的脑力劳动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在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历史、地理常识,知道我国的国情、国策,从而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情感。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认真研究社会学科规律,并且采用了“启发探索——引导识图——因势利导”这三环节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启发探索 社会课上,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可用投影出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用“心”去读。譬如,教学《华北平原》一课时,我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