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一、对话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你们喜欢写作吗?写的习作有没有发表过呢?生:喜欢,但是没有发表过。师:是啊,要想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发表,谈何容易。但是,老师想告诉你们,习作发表其实也容易。(出示:《学习方法报》)瞧,我们学校就有一位顾玮同学的习作发表在《学习方法报》上,这可是一件大事啊!但是你  相似文献   
2.
3.
正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是一篇寓深刻时代主题于细致场面描写的情景交融的散文。笔者反复品读以后,发现课文特色体现在"三美",即语言美、旋律美和意蕴美。一、语言美:呈现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形式《灰椋鸟》一文极讲究炼字,使用准确传神的动词,注重以修辞入文,呈现出清新、活泼、流畅的语言风格。1.准确传神的动词。"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这一自然段不仅从视觉上展示灰椋鸟飞入刺槐林速度缓慢,动作优美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