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在传媒迅猛发展和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有力推动下,我国高校新闻教育蓬勃发展.民办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也急速升温,各高校竟相设置新闻专业.  相似文献   
2.
马苏宁 《陕西教育》2007,(12):16-17
我的见闻:这就是精彩。"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一句是《草船借箭》一文中的"文眼",于是在一节公开课上,某位教师就紧扣"神机妙算"这"眼"所在,引发学生质疑:诸葛亮神机妙算在哪?当学生胸有成竹地质疑后,教师满意地示意其坐下并夸奖他:你真是个爱提问题的孩子!那就读读课文,和你的学习伙伴讨论交流一下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顿时一场轰轰烈烈,有条不紊的讨论迅速展开,短短的三分钟后学生侃侃而谈,而在这交流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做深一步的探究,思维停留在表层。  相似文献   
3.
【案例】翻阅《小学语文教师》时,意外地看到一份有关姓名的活动课案例,很是有趣,于是就收集起来。放学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你的名字里包含了哪些意思?学生问我作业的目的,我故作神秘,留了个悬念。第二天下午是两节作文课,出于对这份案例的喜爱,我也格外期盼这节活动课的来临。铃声一响,我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畅想名字’!"学生们  相似文献   
4.
马苏宁 《教师》2012,(27):70-70
上完了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原本预定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想到在一个课时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完成。课后反思,我想成功之处在于:在实际教学中,不同于已有备课方案,而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课的伊始,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看课题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题目写‘山谷中的谜底’,那谜面是什么?”“这个谜揭开了吗?是怎样揭开的?”  相似文献   
5.
<正>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凭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载体,可在现实的语文学习中,存在越来越多的肢解文本、曲解文本、窄化文本、冷落文本、歪解文本的现象。这让我又一次忆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白杨》一课中对"高大挺秀"的解读与把握。他认为:"高"就是高大,而"直"就是挺拔,这里的高、大、挺本身就是白杨的外在美:你想,在那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环境异常恶劣,白杨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生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