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总结了当前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价体系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校园艺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对植物生理学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改革,即修改了教学计划,减少了验证性实验,改进综合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确立了设计性实验实施步骤,开发适合学生操作的项目选题;建立了设计性实验新型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温州地区菊科入侵植物的分布特点、适宜生境、原产地、生活习性等几方面的分析,探讨温州地区外来植物入侵与扩散的一般特征与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入侵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菊科入侵植物绝大多数来自美洲,多为一、二年生植物;15种菊科植物除苏门白酒草、豚草、睫毛牛膝菊、大花金鸡菊分布较窄外都已广泛分布且多数适应各种生境,这表明外来菊科植物在温州已是一类十分普遍的杂草;温州适宜的气候及环境,再加上菊科植物所具有的繁殖和传播特性,使得它们能顺利入侵成功;种间关联分析表明,外来菊科植物之间既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某些种间有着协同作用,又有各自特有的性质以保证对新生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温州地区黑荆树的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延 《科技通报》2009,25(6):758-764
黑荆树被认为是一种恶性入侵种,已在世界许多地方入侵以后造成严重生态后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目前在国内已经有比较广的分布,但国内一直缺少对其在中国的入侵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本研究调查了温州地区10个黑荆树群落,对其中胸径大于1cm的个体进行了鉴定、测量和定位,重点分析了其中4个群落中黑荆树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黑荆树的种群动态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更新较差且幼苗萌发后受草本层盖度影响较大。由于黑荆树更新依赖于林窗的出现,并受到种子扩散的限制,黑荆树的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黑荆树种群受到Janzen-Connell效应的制约,幼苗很难在母树周围实现更新,所以就空间资源利用上来说黑荆树入侵不会形成纯林。总的来说,黑荆树对本地演替高级阶段群落的入侵性并不高,对这类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破坏能力也有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