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子的诗歌《村庄》让人感受到纯净的、深刻的静谧意境。这种静谧意境,先通过反复使用"静静地"予以初步彰显,之后设置了一只多视角的隐蔽眼睛,进行表现。这只隐蔽眼睛的设置,使读者不知不觉中具备了母亲、儿子、哥哥、读者以及藏身暗中的作者等多重视角、多重身份,于是读者获得一种以静谧、安宁为皈依的多视角村庄体验。  相似文献   
2.
骆宾王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富传奇性的人物。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他的传奇色彩在自身经历之外,还戏剧性的表现在他所受到的历史待遇上。不用说他把则天女皇的宫闱丑事公之于众反而备受推崇的大唐王朝,只说明代与现当代。明代把骆宾王捧上了天,清代他受到冷落,现代史上郭沫若给以极大的赞赏之意,革期间他则大受批判,甚至于部分家藏骆氏诗的人,受到各种批斗。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是当前学校教育在教学与德育辩证关系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它是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教师主体性的发展相偕生成、互相提升的过程中起步、完成的,其核心是学生在主体性教育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此外,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行为应该立足合作精神、基于科学认识、具备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4.
所谓悲剧性,人言人殊。从宗教入手,悲剧的名字很多时候叫“崇高”;从哲学入手,种种本体论还未与悲剧结合,便已彼此纠缠不清;置之于社会、伦理中,悲剧性往往被写成英雄性;那么,从美学而言,悲剧的美,或日某种美的悲剧性,又该如何?也许,从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可以得窥一斑。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在20世纪所承受的种种"现代"解读,暴露出"现代"概念与莎氏创作的某些深深困惑.文艺复兴对于"现代"概念的意义,使返回"现代"概念源起处对"现代"概念与莎氏创作进行结合考察成为可能.考察的结果是,基督教义末世观与资本主义金钱原则共同组构了"现代"概念的诸重困惑,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莎氏的创作;而莎氏,正以其被左右了的创作见证了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6.
小学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微观而言,作文教学就是达成这一理念的难得契机,因为从学生角度分解的语文教育四个部件之一——作文,承载了“人文实践”的主动精神,可以赖以达成“人文实践场”的构筑与意识传达。  相似文献   
7.
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以盛产“京东板栗”享誉中外。迁西又是唐山市唯一的纯山区县,素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和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的办学格局。到1998年,全县共有小学476所,中学39所。尽管通过布局调整,10年间先后撤并了200多所学校,但到2007年暑假,全县仍有中小学190所:“其中学生不足50人的小学就有32所,有106个教学班学生不到10人。我们的学校总数竟然比人口多出我们一倍的迁安还要多!”县教育局副局长董殿奇对当时迁西的教育颇有感触。学校布局分散、办学效益低下,城乡之间办学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学生纷纷向城镇“流动”。进一步实施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在20世纪所承受的种种“现代”解读,暴露出“现代”概念与莎氏创作的某些深深困惑。艺复兴对于“现代”概念的意义,使返回“现代”概念源起处对“现代”概念与莎氏创作进行结合考察成为可能。考察的结果是,基督教义末世观与资本主义金钱原则共同组构了“现代”概念的诸重困惑,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莎氏的创作;而莎氏,正以其被左右了的创作见证了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9.
骆礼鹏 《现代语文》2014,(5):129-129
纯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语文教育可以分解为四个部件:听课、阅读、答题、作文。听课基本上是针对教师的讲课而言,阅读主要是针对课本及相关资料而言,学生在这两块内容上的信息接受姿态都很被动。答题的回应思路本身就表明了另一种更为深刻的被动情境。语文教育要承载的人文含量是巨大的,然而置诸一个个被动意味十足的情境中,缺乏学生相应的主动精神和实践参与,其结果自然不难想象。与此相对,写作环节的主动意味显而易见,这一方面表现在写作本身就是对语文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的实践,另一方面,“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维特根斯坦),语言与人类生活和人类思维的深刻联系,是依赖语言作为媒介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对某种人文情境的构想和传达。从此入手,立足于具体的每一堂课,着眼于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整体性建设,可以获得语文课程建设在“人文实践”这一要旨上的良好契机,对职校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