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德育实效性不足问题逐渐出现,现阶段对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角度进行辩证和理性地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德育实效性理解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对道德内涵认识的错位,现阶段的德育工作仍不适合时代特征地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同时德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网络的消极作用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因此,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我们合理运用各种德育模式的优势,整合系统的教育过程;加强对德育客体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促进道德内化,并最终提高道德自律水平;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加强网络德育。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来阐释了正义,这对于教师的人格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首先具体分析了人格、教师人格“、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涵。然后从平等自由原则谈教师人格化之价值观建设,提出教师应建立一切平等的价值观:从机会均等原则谈教师人格化之主体观和发展观建设,认为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行为的主体对待,在教育中实践创新的价值,并实现终身化学习的发展目标;从差别原则谈人格化之批评观和批判意识的培养,提出教师应具备理性的批评艺术和批判精神;从“正义”原则的善的“妒忌”和“平等”观点谈人格化之关系观的形成,认为教师应建立全面的关系观,实现教育的合力。最后,提出从以上这些方面来建设教师的人格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