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校实施的现状,针对当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努力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结构体系,加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最终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体育和谐发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体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随着我国体育的发展,两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了我国现阶段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张力,并且这两种形式相互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听取学术报告,访问有关专家,从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体育发展趋势中探讨了两者的矛盾所在,从而为使两者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的特点,美育思想源远流长,孔子在我国最先提出了"诗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诗歌教育的熏陶感染,能够培养人"温柔敦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龙舟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各种竞技比赛的开展推动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龙舟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竞技比赛,代表着一种新的校园体育文化形式顺利的步入大学校园。本文从现阶段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入手,在论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征,龙舟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化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龙舟运动这一体育赛事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及推动作用,并对构建积极的校园龙舟文化,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外高水平男子篮球队不同区域犯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篮球比赛中,不同区域的犯规可以反映出不同区域对抗的激烈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各队不同的防守重点、趋向和防守理念。通过对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临场裁判在各区判罚犯规次数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不同区域犯规中外男子篮球队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队在一区犯规中,拉人犯规、阻挡犯规、撞人犯规和防无球队员犯规与比赛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二区中,非法用手犯规与比赛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其他区域犯规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健美操专选生在健美操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并做到及时预防和减少健美操专选生的损伤,对山东省的五所本科院校的健美操专选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健美操专选生的运动损伤的患病率达62%。损伤多属于急性损伤,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欠佳、疫劳过度以及身体局部负荷过重等方面,损伤发生的主要阶段是在平时技术训练时,损伤的部位主要是踝关节、腕关节以及大腿内外侧的肌肉拉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5届男篮世锦赛中我国男篮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心理和体能是中国男篮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运动员个性的影响这一新的角度入手,分析篮球运动员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探讨影响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因素的深层原因,其次分析中国男篮体能差的原因,认为要理性的看待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地加强体能和心理训练,切不可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8.
龙波涌老师执教的《狼和小羊》这堂课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讲究教学方法,着眼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加强了课程意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一、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教学形式是连接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对理论和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大多数缺乏趣味,内涵单一。龙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1.成功运用情境教学法。上课伊始,龙老师便通过播放课件,结合讲故事,紧抓儿童年龄特点,通过感官刺激,铺垫搭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