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创作论     
<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作家,一个诗人,要练就一种文字表达能力,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掌握一种文学的技巧,也是较为容易的事。倘若是要求得一种想象能力,而且这种想象是奇特的,独到的,新颖的,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在文艺创作心理学中,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说,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来具现它的形象。这就是文艺创作力中的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怀化文学有悠久的历史,有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新时期的怀化文学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本文对怀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评述,对新时期怀化文学繁荣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 金道行先生的专著《写作心理探索》(以下简称《探索》)新近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有幸能够先睹为快,第一印象就是:新.单看目录,就感到新气扑面;展读全书,更感到新意迭出,它的理论实绩,不仅切中肯綮地点破了写作者人人心中所有但却从不明白的迷津,而且系统总结了研究者不断摸索却归纳不到的原理。正如著名的文艺心理学专家、北京师大童庆炳教授在《序》中所说:“金道行同志的专著《写作心理探索》是作写学中一种独特的、出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12月8日》社会科学报》载:“文学是人学”这一名言,向来认定是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提出的。1988年11月在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通俗文学座谈会上有学者谈到,由于过去译文有误,将高尔基一句平常的有关文学的叙述,译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思想加以表述,以致在文学及思想界广泛传播。现经苏联文学界证实,高尔基本人并未阐述过“文学是人学”的思想,并未说过这样的话。但苏联学者高度评价“文学是人学”的论断,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创造性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一 先讲一则轶事:1971年冬天。五千年文明古国,八亿人口,八个样板戏。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文化组不得不召开创作会议了。这年头,借用毛泽东1975年的批示来说,“怕写文章,怕写戏。没有小说,没有诗歌”。湖南著名作家周立波、康濯一辈还在牛棚;后来被称为“湘军”主力的古华、莫应丰、周健明、孙健忠、韩少功一辈,或为下放干部,或为下放知青。与会作者不少是政治色彩比较红艳、艺术功底比较肤浅的“无产作家”。会议进  相似文献   
6.
<正> 姚筱琼,沅陵人,1960年出生。她自己说:“十七周岁以前读书,却不知读些什么。惟记得将大字报贴在父亲的门上,于是,黑板前的父亲顿时苍老。”1976年,她胸佩纸扎的大红花,赶上了全国最后一班下放知识青年的专车。在广阔天地里,“织了三年的童话梦。其中《两只母鸡》印成铅字,足可以教育十岁以下的儿童。”1983年,她只身一人,揣着小说稿,踏着积雪,来到长沙,叩响《文学月报》的门。编辑惊讶湘西村姑有这等文字功夫,  相似文献   
7.
邓宏顺写小说是在当上了乡党委书记以后。我们读他的小说,感觉他是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目光发现农村新人物,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口吻讲述农村新故事,总是鼓舞人朝前走,“面包会有的”。近日集中通读他90年代的作品,却强烈地感觉到他笔下的焦点是山村的贫瘠,  相似文献   
8.
邓宏顺写小说是在当上了乡党委书记以后。我们读他的小说,感觉他是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目光发现农村新人物,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口吻讲述农村新故事,总是鼓舞人朝前走,“面包会有的”。近日集中通读他叨年代的作品,却强烈地感觉到他笔下的焦点是山村的贫瘠,是农民的困境。读后,心里沉甸甸的,总觉得作家在向现实发问,不由得我们也转向对现实的思考。一《奇爱》是邓宏顺的处女作,发表在《萌芽)}1991年第3期。第一次发表便发了个头篇,对作者实在是个不小的鼓舞。继父对养子顺儿的爱的确是奇特的:在送顺儿拜师求学的路上,独斗金钱…  相似文献   
9.
<正> 湘西土家族每十年向文坛贡献一位小说家:五十年代出了孙健忠,六十年代出了胡柯,七十年代出了蔡测海,八十年代出了杨双奇。他们都致力于沈从文开始的描绘湘西各族特异的“生命形式”和特殊的人生风景,都有厚重的“湘西味”,浓郁的“山味”和“野味”。而杨双奇又格外偏好追寻和探索湘西山水孕育的人生意味。 《王五味》(载《民族文学》1989年第12期)铺陈了伙头军经历的种种坎坷、屈辱、不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陈春的创作实践使人想到:作家审视生活需要一个参照系;作家如果没有情感的特别活跃,就不可能从活鲜鲜的生活中发现美,把握美,进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