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七个泉构造为例,借助岩心薄片观察、物性及地震解释,提出了背斜构造带中烃类初次运移方向主要为顺层面侧向运移,并在背斜核部深层聚集,随后沿裂缝等路径向浅部储层分散.油藏分布具有深部大、浅部小的特点,为挤压盆地中背斜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七个泉构造为例,借助岩心薄片观察、物性及地震解释,提出了背斜构造带中烃类初次运移方向主要为顺层面侧向运移,并在背斜核部深层聚集,随后沿裂缝等路径向浅部储层分散. 油藏分布具有深部大、浅部小的特点,为挤压盆地中背斜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添加煤泥制备了定向多孔SiC陶瓷,探讨了煤泥加入后定向孔形成机制和烧结制度对制品性能影响.结果显示:煤泥内部碳热还原反应生成的SiC颗粒促进管状气孔、柱状组织的形成,未参与碳热还原反应多孔碳有效吸纳了混合气体中硅蒸汽,抑制了梯度多孔的形成,TiO2成份与多孔碳高温反应生成TiC增强相,氧化铝熔体与SiC和残余碳反应导致柱状组织表面圆润,也有效消耗了残余多孔碳.烧结温度的提升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都有效促进了物质传输,促进了气孔率、烧失率、气孔尺寸的进一步增加,煤泥的加入为重结晶提供了大量SiC源和碳源,进一步抑制了重结晶SiC颗粒的挥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