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代晚期,在淮河流域,有些州县在文化方面出现一些异彩,民间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评说:“怀诗、寿字、定文章”。可这一评说由于时间已久,却出现了几种不同说法,需要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2.
《青溪寇轨》中“容斋逸史曰”的《方腊起义》一文,多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这是一篇关于阶级斗争教育的好教材。不过其中关于“父兄”和“子弟”两个词,以往的解释似乎不妥。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则与斗卮酒”一语中的“斗”字,中学语文课本和一些选本的注释有好几种说法,但都不甚妥当。中学语文课本注“斗”为“大的酒器”。这里只要细读一下上下文,就觉会得这样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因为项王赐酒时只说“赐之卮酒”,没有说用大的酒器,更没有说在一卮酒之外再加一斗酒,想左右的人恐怕不会也不敢改变项王的吩咐。再说项王问樊啥:“壮士,能复饮乎?”樊啥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  相似文献   
4.
宋玉的作品,据<汉书·兰文志>说共有十六篇.但除<九辩>历来得到公认外,其他篇什大多认为不是宋玉作品.本文对<登徒子好色赋>序中的"阳城"和"下蔡"两个地名作了考证,找出内证,从时空两方面说明这篇作品的著作权还应还给宋玉.  相似文献   
5.
笔者着力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初步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形成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结合”教学模式。下面就“四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宋玉的作品,据《汉书·兰文志》说共有十六篇。但除《九辩》历来得到公认外,其他篇什大多认为不是宋玉作品。本文对《登徒子好色赋》序中的“阳城”和“下蔡”两个地名作了考证,找出内证,从时空两方面说明这篇作品的著作权还应还给宋玉。  相似文献   
7.
最近翻阅上海出版的《语文学习丛刊》第六辑,见到钱丰同志的《“扑朔”“迷离”试解》一文,觉得这一词语释义上的老问题,还有进一步来探讨的必要,就把自己的一点管窥之见,也提出来与大家商榷。《木兰诗》的结尾,过去解释虽多,但就“扑朔”“迷离”这两个词的词义和词性来说,完全不同的意见,实际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是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