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部方言研究的力作——评《宜昌方言研究》黄群建宜昌是湖北省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它上控巴蜀,下连荆襄,南通湘粤,北达中原,自古是长江三峡的门户、川鄂交通的咽喉。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方言也同样具有特色。宜昌方言属西南官话,西南官话的大本营在四川、贵州、...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论语》中下列章句的疑义进行了新的考释:《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莫训谟,谋也;《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句:莫训瘼,害也;《公冶长》“子使漆雕开仕”句:信训明;《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句:与,相关也;《述而》“加我数年”句:加训重,回复也;《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句:和即调和,由训任,“小大”指“礼之用”而言,“小大由之”属下而与“有所不行”为句。  相似文献   
3.
汪贞干先生的《古文观止词义辨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辨难》)一书是阅读《古文观止》的辅助性读物,也是一部训诂方面的学术著作。《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书名“观止”,大概是因为在编选者看来,古文的精华似乎皆囊括其中了,不过,纵然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所选的文章并不见得篇篇都是好的(特别是思想内容上看),甚至由于鉴别不精还选了一些伪作,但无可否认,其中大部分确实还是很精彩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杨宝生同志《几个文言虚词特殊用法刍议》(见《天津教育学院院刊》198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7年第5期,下简称“杨文”)一文,对中学和中专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进行了独特的分析,但文章7个例子就有5个值得商榷。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1、与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杨文认为此处的“与”字按常用意义作“和”或“跟”解不通,应训作“于”,译为“在”,把后二句译成:“在前世都是这样,我对当世的人又有什么怨恨呢?”这样的解释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一、自见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典论·论文》的这段文字,“自见”凡两见。注家历来把这两处“自见”分别给予不同的解释。如郭锡良等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在解释“人善于自见”时说:“自见:指自见其长。下文‘自见’指自见其短。”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由游国恩和彭兰二先生审阅的《典论·论文》注文也是这样认为的,注文解释前一个“自见”为“善于看见自己的长处”,对于后一个“自见”虽然未直接解释,但在解释“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时说:“这两句谚语出《东观汉记》,喻人们不仅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反而将缺点当作长处”,从这里可以看出,注文实际上也是把后一个“自见”当作“自见其短”来解释的。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写作要不要培养求异思维?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对电影、电视上的某些雷同化的表现手法进行讨论。有的说,电影上表现谈恋爱,总是女的跑,男的追,快镜头,慢动作,有的说,一表现青年自学成材,总是边啃馒头边看书,埋头走路撞着树;有的说,表观痛苦的心情,不是狂风暴雨就是海浪拍岸,仿佛编导能呼风唤雨等等。那么,这种观象在学生记叙文写作中是否存在呢?在讨论中,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