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韩英 《考试周刊》2012,(84):177-178
教学目的一、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好"大语文"。二、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2.
有效提问是数学课堂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有效提问的前提则是教师备课时的提问设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问设计,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和做法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课程改革中往往容易忽略的一环是:作业批改的单一性和冷漠性。在数学作业批改中,教师只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对号""错号",评上一个"优""良"就算完事,作业批改只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即使有作业评语,也是刻板教条,情感贫乏,没有感染力,甚至不少评语严重缺乏人文精神,缺少人情味儿。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