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作为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之一,具有成本低廉、纠纷解决彻底、便于人际关系的恢复等优点.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诉讼调解的制度衔接,实现调解机制的功能互补,将有利于缓解诉讼压力,拓宽公民解决纠纷的渠道,回应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与法律制度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必须要关注的两个问题。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础,法律制度也对法律文化有相应的巩固和引导作用。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演进,但其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当前的法律制度构建依然要以传统法律文化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进行引导,进而构建更完备的法律制度,而不可能一蹴而就。法律制度构建的目的不只是在于法律制度本身的完备性、发达性,还在于其对传统文化转型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诉讼标的理论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化、精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国以来,人民调解制度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进入了特殊的转型时期,社会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调解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人民调解对于社会的纠纷解决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在制度方面的缺陷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目的论作为民事诉讼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民事诉讼法面临重新修改、民事司法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之下,笔者试图在重新梳理各种民事诉讼目的观并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倡导一种新型民事诉讼目的观,树立"民事权利保护与程序保障"二元论。此外,在理论的层面上达成统一之后,必须用民事诉讼目的观去引导具体诉讼制度的设计与运作,这不仅是民事诉讼整个体系保持一致性的需求,也是理论研究"效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