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使自己成为-个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为了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共产主义的精种培养新的一代,为了能够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服务,小学教师们,应该学习毛泽东思想,开展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中国人民根据自已的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极自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毛主席是一贯正确的。“过去有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当着革命是在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就发展;而当着革命是脱离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指导时,革命就失败,就后退。”(刘少奇,论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标准,是一切工作的指针,是中国人民对敌斗争和自我教育的最有力的武器。过去的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必须遵循毛主席  相似文献   
2.
上一期,我们谈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这里跟着谈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着重说明:为什么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问题。要真正做到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就必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教育为政治服务,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来,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如果教育不结合生产劳动,劳心与劳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这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便于说清问题,我们把这两句话分别地加以阐(?)。这里先谈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这个问题。教育,从来就是为政治服务的,中外古今,没有例外。因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是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又为一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儿童     
魯迅,在暗无天日的旧中国,第一个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在旧中国,在那“該咒咀的时代”里,在那有“四千年吃人的履历”的社会中,孩子們的生活是无望和无愛的。安排在他們周围的,是“人肉的筵宴”,站在他們面前的,是“现代的屠杀者”。“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魯迅说。他感到无此的憤恨,他站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从写字的工具说起据说,索马利的小学生,现在读的一种传统课本,是用木片制的,课本上的可兰经文是用树枝蘸着木灰和树胶制成的墨汁写的。这种木片“纸”和树枝“笔”,可说是索马利人留下来的书写工具的历史陈迹。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例如为了保特宗教的传统习惯,他们到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它。我们当然不能设想,现在索马利人通用的纸笔就是木片和树枝。纸和笔是人类进行书写劳动的工具,就好象其他工具—样,它在人们的劳动实践中,总是随着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发展,不断地在演变着,新的代替了旧的,精巧的代替了粗陋的,从而与人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要求相适应。就拿笔来说吧,我们的祖先,曾经以刀为笔,以骨针为笔,以竹为笔,以禽羽兽毛为笔……。演化至今,则出现了以金属做笔尖的钢笔了。这种钢笔  相似文献   
6.
一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要在党的领导下走群众路綫,搞群众运动,就能搞得轰轰烈烈,做到多快好省;反之就显得冷冷清清,弄得少慢差费。这是革命工作的一个主要的经验,也是一条普遍的真理。 1958年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大普及、大发展,取得空前的辉煌成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群众路綫的结果。教育工作实行了群众路綫,就打破了专家包办和教条主义的圈子,使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問題,本质上是工农群众知識化的問題. 我們常說,我国有一个特点是一穷二白。所谓“白”,就是文化落后,知识分子少,知識程度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所以要进行文化革命,使工农群众知識化,知識分子工农化;要通过教育工作来培养数以千万計的又紅又专的工人阶級知識分子的队伍。“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是建成不了社会主义的。”“……如果你們从此便想做出結論,说无須通晓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知識就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你們便犯了极大的錯誤。……只有在現代知識基础上,他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他不通晓这种知識,那共产主义就始終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这是列宁的話。可見,建成社会主义和实現共产主义,需要解决一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