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做好“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幼儿园超前学习,一年级教学进度快、教学要求高,这些都成为当前幼小衔接的难点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提出要“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想促使幼小语言教学平稳过渡,正确开启小学语文学习之旅,学习内容整合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关键要素。本文尝试以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学和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板块为基础,设计学习任务群,助力幼小平稳衔接。  相似文献   
2.
龚定红 《教育文汇》2013,(16):44-44
这是幼儿小班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题目叫《玩色》。我一出示调色盘,孩子们便议论起来。有的说:“红颜色和绿颜色在一起摇一摇会变成黑颜色”;有的说:“黄颜色和蓝颜色在一起搅一搅,就变成草一样的绿颜色”。他们都认为自己说得在理。那么,两种不同的颜料组合后到底会是什么颜色呢?我教孩子们第一次尝试作记录:先将自己的猜想用彩笔画上记号,  相似文献   
3.
该方案在教学环节和形式的安排上力图面面俱到,其实面面俱到不一定合理有效。如果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过多地考虑活动环节和形式的变化,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该方案在场地安排、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可谓精心考虑,面面俱到。然而,仔细琢磨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幼儿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活动成了“幼儿搭台,教师唱戏”。就拿第二个环节来说,教师为了追求时空上的变化,把幼儿从室内带到室外,让幼儿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风、寻找风”。这一环节很有可能“走过场”,幼儿还没来得及充分感受就不得不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  相似文献   
4.
透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充分考虑领域间的渗透关系,实施活动时必然存在“科学归科学,艺术归艺术”的现象,从而割裂同一主题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生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游戏为主变为以课业学习为主。鉴于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幼儿探索活动的指导既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又要引导幼儿循着正确的路径去探索。因此,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探索环境,对活动进行细心观察、认真解读、有效回应,深入研究并支持幼儿的经验建构,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探索活动成为幼儿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有效的、富有价值的经验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科学做好小幼衔接对儿童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使儿童的发展更具连续性和连贯性,在衔接过程中,应建立小幼联合教研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科学指引儿童入学准备及入学适应教育评价方向,举多方之力、整多面资源为小幼科学衔接工作赋能助力。文章对小幼联合教研的内涵、现状以及当前小幼衔接的困境进行阐述,思考破解小幼衔接困境的出路,以期为做好小幼衔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