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文化三门峡》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旨在通过丛书的编撰,立足地域文化特色,讲好三门峡故事,传播三门峡文化,提升三门峡城市形象。此文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为即将出版的丛书分册《陕州文化》所作的序言。作者从"中国""中华民族"与"三门峡"地区的密切关系入手,高屋建瓴地论述了陕州文化的内核及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贡献。今将先生之文章提前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1994年以来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批重要的考古新发现问世。从时代上看,它们包括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辽代;从地域上说,北达长白山、内蒙古草原,南至东南沿海和长江三峡。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秦阿房宫被描述得无比恢弘、壮丽、奢华,而最终却被项羽焚毁,变成一片焦土.但是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向传统的看法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新的考古资料证实,秦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只是构建了前殿基址.至于秦阿房宫的恢弘壮丽更是无从谈起,传说中的阿房宫"泰始皇上天台"遗址、"磁石门"遗址、"烽火台"遗址,不是建于秦代晚期,而是始建于战国时代中晚期.其遗址所反映出来的形制不是"宫门"、"烽燧"一类建筑,而应为上林苑宫馆性质的高台建筑.阿房宫在秦代以后,被人们越说越大,尽管人们是出于"善意",以泰之暴政、急政而速亡为戒,但是历史事实却不能随意"夸大",尊重历史的真实性,是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指出:"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  相似文献   
5.
"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关于见诸报道的考古发现"龙"之界定问题,目前众说纷纭。本文以"龙"的考古发现为基础,对此做一探讨,兼及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龙"之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变频器常见故障的参数设置类故障、过电流和过栽类故障及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动作类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故障的处理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时代,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遗存非常丰富,因而,洛阳开展夏商周田野考古工作较多,科研成果丰硕。唐宋时期这里或为“东都”或为“西京”,是一个建立礼仪制度、引领社会文化风潮的中心。如今的考古发现十分丰富,遗迹、遗物在隋唐五代宋考古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进一步发掘和弘扬河洛文化,特组织刊发如下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并热忱期待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就河洛文化惠赐大作。  相似文献   
8.
寻根寄语     
刘庆柱 《寻根》2014,(6):F0002-F0002
  相似文献   
9.
兴宾区六勇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对水库附近青岭雨量站和邹圩水文站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到降雨、洪水、洪峰流量成果,并对水库水位-库容关系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圣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门峡——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圣地"》一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为即将出版的《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一书所作的序言。作者站在中国大历史、大考古的宏大角度,全面、科学地评价了三门峡地区在中国考古史上的地位,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三门峡地区历史地位及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将先生之文章提前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