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堵文晖 《海外英语》2014,(22):181-182
小说《耻》中有关拜伦歌剧的隐喻贯穿全小说,对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心路历程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隐喻是主人公情感的寄托,同时也折射了后殖民时期,白人殖民者后裔的困惑和迷茫,指出只有直面历史,遵守新社会秩序,他们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2.
堵文晖 《文教资料》2009,(10):17-18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通过对剧中女性人物的地位和排列顺序,哈姆雷特的“厌女意识”,以及模式化的女性角色,揭露了莎士比亚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3.
小说《耻》中有关拜伦歌剧的隐喻贯穿全小说,对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心路历程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隐喻是主人公情感的寄托,同时也折射了后殖民时期,白人殖民者后裔的困惑和迷茫,指出只有直面历史,遵守新社会秩序,他们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本三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自主学习现状,从而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与合作学习紧密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堵文晖 《海外英语》2013,(22):207-208
女性形象历来是女性主义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安妮·泰勒在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中刻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位女性,其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转变,从遭受父权制压迫的传统女性,到一步一步地打破模式化的形象,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树立了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堵文晖 《文教资料》2012,(18):42-43
艾萨克·辛格在《庄园》和《傻瓜吉姆佩尔》中塑造了两位极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克拉拉和艾尔卡。她们都背叛了自身信仰,成为背叛者的化身和魔鬼的使者,然而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进行批判、否定。克拉拉和艾尔卡通过忏悔、救赎,重新回归了上帝怀抱。这些女性形象揭示了辛格的犹太特性,展示辛格对被同化的犹太人的不认同,对日益淡薄的犹太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担忧,并借此来唤醒犹太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回归犹太传统。  相似文献   
7.
堵文晖 《文教资料》2014,(21):36-37
虽然V.S.奈保尔和J.M.库切种族出身不同,但是都流散于母国与异国之间,既无法获得母国的认同,又无法被异国接受,多重的文化身份造成了他们的文化认同危机。通过比较两位作家,有助于理解后殖民流散作家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困境,找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堵文晖 《文教资料》2013,(17):27-28
《香水》是德国作家帕.聚司金德的代表作。该作品中无论是公众们聚集在广场看行刑的群体事件,还是小说人物的反复加冕与脱冕,尤其是高潮处公众们赤身裸体的肉欲描写都呈现出明显的狂欢化色彩,强有力地讽刺和颠覆了权威主流话语,宣扬了人类本能对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堵文晖 《文教资料》2011,(27):19-20
《思家饭店的晚餐》是美国当代女作家安妮·泰勒的重要作品。小说内涵丰富,其题目就有着深层含义。本文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来展现他们对家的矛盾心理,从而揭示当代美国普通民众对家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10.
堵文晖 《科教文汇》2009,(31):257-258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分析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处于“他者”的地位以及奶娃重新回归自然,揭示作者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