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默是语用的效果。创造语言幽默方法很多,比喻是其中一种。并非所有比喻都能产生幽默。只有能够使人产生超常规不协调感的比喻,才能够产生幽默。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是这方面的典范,总括它用比喻创造幽默的方法主要有:高贵低俗化、庄重油滑化、严肃轻松化、丑陋美好化、缺陷强大化。  相似文献   
2.
3.
随场适景是指语用与场合和情景的适应,是语言内容和形式与语用场合和情景的和谐统一,是交际中人的思想情感与交际中的特定场景有机交融的产物。在语言运用中不能随场适景,那就不能达到语用的目的。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不该说的时候却说了叫  相似文献   
4.
康家珑 《语文知识》2004,(10):17-18
在语法学习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转折句的结构和意义.很少涉及它的语用效果。转折句是人们表达否定或批评时常用的一种句式。它在表示否定或批评的时候,具有委婉含蓄的语用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关于成语“立竿见影”的含义,词典的解释是: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米,立刻就能看见影子,比喻收效迅速。“收效迅速”是“立竿见影”的比喻义,它是在苯叉的基础上用比喻方式引申出来的。从词义的性质采说,“立竿见影”的本义“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采,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是人们在多种条件多种情况下,从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概括出采的。但是,在广州出现的天现象,却向“立竿见影”的本义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语言暴力"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怪病,其危害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说服"中的语言暴力现象可以概括为三点表现特征:"颐指气使,咄咄逼人"、"政治定格,无限上纲"、"语词重复,信息低劣"。认识这些特征,可以提高人们对"语言暴力"危害的认识,自觉摒弃语言暴力,努力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使语言说服真正做到以心换心,达到创造和谐、改变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准确、鲜明、生动",是我们运用语言所追求的一个崇高目标,也是我们用来评论语言运用效果的一个常用指标.用这个标准去评价某一言语事实是否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语用效果,还必须要有一个权衡结果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通常是指语言所表达的事物本身情况以及人们对所表达对象的认识程度.我们在实施评价的时候,只有在"标准"和"参照系"之间不存在矛盾、两者接近重合的情况下,语用效果的评价才会是恰当的.但是,我们在实际运用这个尺度进行评价的时候,有时又会出现一些意外,很难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康家珑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6):59-62,67
从认识论原理及思维的实际来看,概念内涵存在不同的层次,决定生活概念的层次是基本层次,决定科学概念的层次是一般层次,而中性概念兼有两种层次的内涵。对概念内涵进行微观分析,能揭示其层次,进而全面深入理解概念内涵,作出形式化处理;明确概念发展变化情况;为判定某一判断的真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里,年龄别称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年龄,或者不同性别的相同年龄,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婴儿称为“孩提之童”,婴儿期也称为“孩幼、孩稚、咳婴”;四到六岁称为“髫童”或“垂髫”;七八岁左右称为“毁齿”或者“总角”;十岁称为“幼学之年”;十五岁的男孩称为“束发”,十五岁左右的女孩称为“及笄(ji簪子)”;十六岁的女子称为“二八”或“破瓜”(清代翟灏的《通俗篇·妇女》上说:“‘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一十六耳。”);男子二十岁左右称为“弱冠”;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修辞的一种效果。幽默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大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不依据既定的想象条件,也不仿拟别人的模式,是一种真正的创造。语用要幽默,说写者除了要具有开放的心态以外,还要具有弹性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思维速度的敏捷与迟缓、思维深度的深透与肤浅、思维广度的宽阔与狭窄等),这样才不呆板不机械不僵化。弹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常的思维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他既能在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又能破除知识与经验之间原有联系。这种“建立”与“破除”之间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语用幽默者应当善于将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