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高原泥炭地一直是第四纪气候变化和地质活动的研究热点。通过210Pb放射性测年技术的恒定补给速率模式建立若尔盖高原花湖泥炭地30 cm泥炭剖面的高精度年代框架(1824-2011年),得出该年代序列下泥炭剖面的厚度沉积速率为0.16 cm·a-1,加权平均沉积通量为0.082 g·cm-2·a-1。通过泥炭的干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计算出泥炭剖面的有机碳沉积速率,即近现代碳积累速率为86.12 g·m-2·a-1。结合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卫星观测模拟数据以及气候代用指标重建的气候数据,探讨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对该泥炭地碳积累速率的影响,得出花湖泥炭地对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响应主导因子为降水。为进一步研究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的泥炭发育和碳积累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藏族民间舞蹈数字化"是随着运动捕捉数据技术、建模技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新型舞蹈形式。其特点在于保存时效长、保存精度高、还原程度高等,相对于传统的藏族民间舞蹈形式的保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化的技术正在日趋成熟,加强西藏藏族民间舞蹈数字化的研究与应用无疑是保护和传承西藏藏族民间舞蹈的有效途径,藏民族舞蹈数字化保护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化理念的兴起,生态课堂悄然走入我们的视野,进而深入我们内心,成为我们很多教师孜孜以求的一种课堂教学境界。那么,何谓"生态课堂"?在高中"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生态课堂?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对生态课堂的认识与理解生态课堂是具有生态系统本质属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舞蹈教育教学"的结果是舞蹈开放性教学生态的成功构建。目前舞蹈开放性教学生态的开发相对滞后,需人们热情关注,积极探索。构建舞蹈开放性教学生态的实践需要辅以新的教育理念,应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和遵循有关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广场舞流行的缘由大致有四:第一,改革开放不仅给人民带来了富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文化繁荣、精神生活丰富的新时代,广场舞的流行是人民群众生活实现全面小康的表征之一。第二,人类的好奇心和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在小康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唤醒和萌发,今日的中国人重拾了快乐和自信。第三,广场舞这个舞蹈艺术在创新中较好地秉承了舞蹈表情达意、宣泄情绪和陶冶情操、颐养性情以及强身健体、塑造形体进而娱己乐人等舞  相似文献   
6.
虚拟制造系统理论尚未形成,外延和内涵至今仍然处于人们的思考与讨论之中。以国内外目前虚拟制造研究成果为指导演绎西藏民族舞蹈虚拟制造的内涵是西藏民族舞蹈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具有以建模为核心等特点。其研究能增强西藏民族舞蹈、民族特色与高新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帮助它们尽快完成在现代化浪潮中蜕变,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颖怡 《大观周刊》2012,(48):29-30
“锅庄”是藏民族歌舞艺术之奇葩、是中华民族艺苑中的瑰宝。追索它的由来无论对促进它的创作与繁荣还是对中国藏族音乐舞蹈发展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锅庄”称谓的由来则有多种或合情或有理或纯属想当然的说法。其实,只有真实的生活才会告诉你真实的结论。通过科学探究和深入实地的调查发现,“锅庄”称谓源于以汉藏交汇地区汉民和藏民为代表的藏族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互相了解的特殊经历和火热的茶马互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