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以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形成为前提,沿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逻辑拓展劳动价值论,初步形成了国际价值理论,为后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出发点.在当今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产品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产业国际化程度提高等.促使价值构成国际化、流通费用在产品国际价值中的比重提高、国际价值形成途径发生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金融素养是指消费者对金融知识、产品、服务等一系列金融资源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方面关注颇多,各研究表明了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决策、家庭资产以及集体富裕的正相关性,在2020年全面脱贫来临前,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处于最后一搏的关键时刻,但金融素养是否能在此刻为脱贫助力以及如何助力,需要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从需求侧看待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对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进行简介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探索尝试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同模式方面的进展,总结了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选择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4.
自恩格斯提出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以来,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出现了不同的研究模式.当今新的社会实践呼唤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我们应在继承已有研究的丰富材料基础上、借鉴和采用恰当模式创立广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中部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投资绩效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粮食主产区如何通过提高农田水利投资绩效,加强本区域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持续增产任务艰巨。本文基于河南省两时期综列数据分析,发现河南省四大区域无论是在旱涝保收面积比重的提高还是农户及非农户投资效率方面的确存在差异。为此,中部粮食主产区需要通过调整农业产值占比不同地区的投资策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在提高旱涝保收面积比重的同时改善原有旱涝保收农田质量,引导各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重点高校以“科研”优势为基础,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重在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地方高校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为支撑,突出学生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的提高,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高职高专院校更加侧重于“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不同层次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拓宽视野、依托优势、突出特点、健全机制”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信息经济学的引入推动了劳动力迁移理论沿着信息、网络与制度路径的发展。文章在简介信息经济学的引入后,重点沿着时间的顺序梳理了国外迁移网络理论的发展脉络,并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应用于劳动力迁移研究的理论成果。最后,总结了上述理论对于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5个方面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输出地的减贫作用,并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要积极拓宽粮食主产区农民外出务工市场,增加其外出务工机会;要下大力气改善省内务工环境,突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的成本优势;要以点带面、产业融合,将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促进减贫的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9.
首先说明了博弈论应用于低碳旅游的研究现状。接着将低碳旅游博弈研究文献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建模两大类,然后对建模文献按照参与主体数量的不同,分两方和三方博弈进行整理归纳。最后,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变化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文章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分析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的扩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存在简单的扩大或缩小的关系,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要随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成功实现城乡迁移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等变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