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不同于正规学校教育,科创竞赛创造了一种更具实验性的科学学习环境。其通过项目化的竞赛框架,重新弥合了传统课堂上被剥离的学习环境与知识应用环境,并激发了充满社会交互的复杂学习过程。本研究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ASTIC)上海地区的活跃参赛学校师生为样本,对围绕赛事开展的科学教育进行多案例研究,结果发现大赛通过搭建“学校—科学社—赛场”多重学习场景,促进学校形成了多元化的基于过程激励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由科创教育资源总量缺乏导致的结构性问题,依然限制着相关科创竞赛的教育效果,亟待通过系列化的环境搭建和培养机制设计,来释放科创竞赛更大的教育能量。  相似文献   
2.
宋娴  朱雯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71-1481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打通“科研—科普”链条、实现创新发展“两翼”齐飞的关键路径,其本质是通过整合和再开发科技资源,促使知识从在共同体内部流动转变为向全社会外溢,以提升全社会创新效率。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研科普转化的政策,但落到具体实践仍面临诸多复杂问题。文章从创新链视角出发,对科技资源科普化开展全过程梳理,发现我国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现实困境主要出现在机制设计、能力建设、转化路径和场景布局4个环节,并由此探讨科技资源科普化在我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