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康县马良镇中心学校因地制宜,凭借当地有限的条件,带领全镇学校创造出了一套富有山区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使得全镇学校近年来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土地资源的遥感宏观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项研究首次采用90年代最新时相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假彩色合成图像,对整个湖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植被覆盖特征进行1:25×104比例尺的大面积遥感宏观调查与制图,并以全数字化方法进行了各地类现状面积的量算,比较客观地揭示了该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土地资源、遥感分析、湖北  相似文献   
3.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正常活动,学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家长首先就要找学校负责,使得众多学校一些体育活动打了折扣。"贵州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有法可依。顾久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校学生逐渐增多,一些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因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频发。  相似文献   
4.
从河北晋州农村到南京姑姑家过暑假的小树博,这几天最喜欢到亚青年乒乓球比赛场馆里看比赛。但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少有机会打乒乓球,“因为我们学校只有一个破的乒乓球台,也没有老师会教,体育课只能自己玩,”12岁的小树博有些沮丧地说。  相似文献   
5.
《豳风·七月》是一首典型的农事叙事诗,从各个方面客观的描述了当时贵族对农夫的役使及其农夫们的艰苦劳作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生活习俗和礼仪。因此,在解读《豳风·七月》这首诗时,不仅要弄清楚诗中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要清楚明白诗词中的习俗和礼仪。个人认为在其释义时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学说,力求释义解读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为真实地刻画和揭示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与趋势,利用HJ-CCD及 ETM遥感影像获得长沙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变化幅度和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趋势指数,定量分析过去10年土地利用空间变化,预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工表面空间位置转移不频繁,未来变化趋势为强劲的涨势,扩张可能来自耕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系统性转入;耕地和林地的空间位置转移频繁;耕地的变化趋势为落势,未来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林地变化趋势为落势,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和草地,转化为人工表面的可能性更大;草地以净增加为主,来自未利用土地转入的可能性更大;未利用土地以净流失为主特征,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  相似文献   
7.
阿里木,这个39岁的维族汉子被人们誉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整整8年,他在贵州省毕节市用烤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今年1月,阿里木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今年初,阿里木被中宣部推为重大人物典型. 自2008年4月我们第一次发掘并采访报道阿里木以来,两年多时间里,我们持续关注并多次报道其事迹,与阿里木结下非常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最近3个时期的遥感资料分析及灰色模型预测表明,四湖地区乱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人地矛盾日趋恶化。虽然该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但土地利用效益差,中低产田数量比较大,局部地区耕地退化严重。必须采取一方面稳定耕地数量,实行耕地总量超平衡,同时要努力提高耕地质量;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  相似文献   
9.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最近 3个时期的遥感资料分析及灰色模型预测表明 ,四湖地区乱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 ,人地矛盾日趋恶化。虽然该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但土地利用效益差 ,中低产田数量比较大 ,局部地区耕地退化严重。必须采取一方面稳定耕地数量 ,实行耕地总量超平衡 ,同时要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水旱轮作 ,增施有机肥 ,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应用此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协调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单,能有效判别区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不同发展层次,对于协调区域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