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13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7~10kg/m2,有机碳主要分布于2~0.25mm和0.25~0.02mm两级团聚体中,各土壤间有机碳的氧化活泼性接近,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类似,说明其有机碳地球化学性质趋向于与当前C-3农作物利用状况相平衡.  相似文献   
2.
农业与气候变化的若干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认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认识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的特征是探索应对和适应的可能途径的科学基础。尽管有一些影响报道和影响的模型评估研究,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的具体机制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特点和趋势仍然很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南美洲古老农业文明孕育的暗色肥沃土壤引发了全球生物质炭研究热潮。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经过低温热裂解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炭并施用于农田土壤中,是一种新的土壤可持续管理途径,且服务于生物质废弃物治理与生态农业。我国生物质炭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炭基肥制备与施用技术已经形成,土壤增碳与农业增产、减肥、增效潜力显著。大规模生物质炭工业化生产的推广催生了一个新兴的科技领域——生物质科技与工程。该科技服务于中国巨大的生物质废弃物治理和土壤改良、化肥减量及绿色农业等需求,这一学科领域尚待系统整合和提升。文章提出,研究生物质炭的有机质组分、结构、性质与功能的表征与有机质-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是未来土壤可持续管理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问题将揭示生物质炭对于农业生命的系统健康及绿色农业的巨大价值,也进一步彰显了土壤学服务于中国农业可持续管理与生物质产业融合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储存其分布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恋卿  潘根兴等 《科技通报》2000,16(6):421-426,432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源地区代表性水稻土,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合体中的分布及^13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7-10kg/m^2,有机碳主要分布2-0.25mm为0.25-0.02mm两级团聚体中,各土壤间有机碳的氧化活泼性接近,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类似,说明其有机碳地球化学性质趋向于与当前C-3农作物利用状况相平衡。  相似文献   
5.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储存及其分布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了采自江苏省吴县市的黄泥土、乌泥土、白土等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 ,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易氧化性碳分异、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 13 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 .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碳储量达 7~ 10 kg/m2 ,有机碳主要分布于 2~ 0 .2 5mm和 0 .2 5~0 .0 2 mm两级团聚体中 ,各土壤间有机碳的氧化活泼性接近 ,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类似 ,说明其有机碳地球化学性质趋向于与当前 C- 3农作物利用状况相平衡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