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代伊犁矿产资源的利用,是从煤炭、建材、陶土等资源的利用开始的.例如惠远城址的选择,即考虑到距烘郭尔鄂博山产煤地方较近.看来煤炭的利用在伊犁有较早的历史.伊犁的矿产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也只有较小规模的开发.除非金属矿藏外,主要开采的有铜、铅、铁三种.金属矿的开采完全由官办,其主要用于军火,生产工具和铸币生产,并由此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2.
《旧唐书》卷194下《突厥传·阿史那贺鲁传》载,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氏于唐永徽年间叛唐,建牙都于双河和千泉(公元652—657年).千泉的位置史家比较肯定,在中亚塔拉斯河以东地面.然双河的位置不仅有多种比定,且其历史地位也被抹杀.兹概导源于《新唐书》.  相似文献   
3.
夏塔古道是穿越南天山木扎尔特山口的重要历史孔道 ,是清代天山南北路交通的要冲。对早期史迹的追踪 ,说明此道开通于隋朝 ,是通向西突厥腹地的早期孔道之一。而特克斯河上游谷地是被称为乌孙故地的早期突厥可汗驻扎的牧地之一。唐初 ,玄奘凌山之行亦即此孔道  相似文献   
4.
关于清代伊犁回屯的人口问题,不少研究文选往往与回屯定编管理的户籍相混。一些学者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指出回屯的屯田户为“额定户数”,我以为还可以从管理体制上加以深究。这个管理体制的原则就是分工定编,各司财政责任。 《总统伊犁事宜·回务处应办事宜》称:“初设伊犁时,参赞大臣阿桂,由阿克素等处,带来回子,并历年伙驻回子共六干三百八十三户,实有纳粮回子六千户,挖铁回子六十户,  相似文献   
5.
清乾隆25年(1760),伊犁始驻军组建军府制政权,伊犁地方的财政遂正式纳入了清廷中央的国家预算管理.新疆统一后,伊犁地方空虚,当地无任何财政收入来源,由此决定了伊犁地方财政由国家补助为主的局面.同时为减轻内地的财政负担,利用屯田贸易、畜牧业等有利条件,发展伊犁地方的产业,形成了与财政需求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格局.官产经济成为伊犁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清代实行中央集权管理下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均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并实行奏销制度.伊犁将军相当省级收支预算单位,但实际负责将军府本级和伊犁参赞大臣所属军府营及土尔扈特各部财政管理.将军府专设粮饷处管理财政.伊犁地方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一个内生结构模型反映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内生关系,并利用我国跨省份Panel数据进行经验研究。主要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确实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证实了开放的经济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进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