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4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对促进南北关系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而非政府组织在南北关系中的积极效用越来越明显,虽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消极影响,但只要南北国家摆正对非政府组织的态度,从长远来看,非政府组织会对南北关系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各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评估与比较有助于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文章结合科技创新赋能黄河流域获得竞争优势的现实特征,横向上考虑“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业条件-科技创新收益-科技创新影响”5个维度,纵向上考虑“实力-效力”2类指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多维度、兼顾规模和效率指标差异性的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测度分析。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了2012—2021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演化趋势与现状,并进一步比较了黄河流域省份间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不同维度的差异。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9个省份形成了科技创新竞争力水平差距显著的3个梯队,上游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显著落后。(2)横向5个维度评价结果显示,科技创业条件与科技创新收益水平低下是目前制约黄河流域所有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纵向“实力-效力”评价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梯队的山东省应着重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竞争效力,而处于第三梯队的省份(内蒙古、青海、甘肃、山西、宁夏)则应优化其科技创新竞争实力。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现有效的跨区域创新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黄河流域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与跃迁至关重要。黄河流域各类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的横跨各区域的创新合作网络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各省级行政区及其所属城市在开放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中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文章构建了黄河流域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中各省级行政区间的内部创新合作关系,以及流域内与流域外省级行政区间的外部创新合作关系,研究了内、外部创新合作关系网络反映出来的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结果显示,内部创新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但密度近年有所增加;外部创新合作网络起初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衡,但近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1)黄河流域内部创新合作不足,大规模、整体性的创新合作网络尚不健全;(2)黄河流域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区域制度协同运作机制。鉴于此,文章提出应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完善创新协同合作体系,遵循“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合作网络—增强合作意识—协调地区法规—组建跨区域联盟—营造协同创新生态—挖掘创新合作机会”的优化思路建设黄河流域科创走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