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素质人力资源对我国区域经济支撑作用的地带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涵  杨开忠  姜玲 《软科学》2011,25(3):91-94
基于2001~2007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库,通过探索最优基本模型和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定量分析了高素质人力资源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及其所呈现的地带差异和全局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人力资源是劳动力队伍中有技术且高效率的组分.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全国性比较优势,但其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的联动趋势不显著,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不明显,其集聚并未带来劳均资本同样快速的集聚,只在产业分布上与产业结构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3.
梁涵  姜玲 《软科学》2013,27(1):50-55
构建了一个包括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空间资源三个投入要素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城市经济增长的规模经济来自于未补偿的知识溢出效应,并假设这种溢出效应以外部性作用于资本要素,构建计量分析模型,引入区位因素虚拟变量,针对沿海—内地两大地带之间和内部分成三种观察组,分析了城市经济在包含区位因素下的增长机制。结论为:2004~2005年间中国城市经济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增长阶段;城市经济地带性差异显著;水陆口岸对于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航空口岸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依据2001-2007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库,利用最优基本模型探索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当前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其地区间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中部其作用程度却低于西部,并就全国总体来说效应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说明相对于规模而言,使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内部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和建立受高等教育劳动力作用发挥的机制更为迫切。此外,人力资源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现阶段更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探究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影响因素,为提高人们的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供参考。采用元人种志方法对12篇与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影响因素相关的样本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影响因素可分为信息、个人和社会3个维度。其中,信息维度包括信息来源、信息质量和信息结构3个子因素,个人维度包括个性特征、健康信息素养和人口统计学特征3个子因素,社会维度包括社会支持、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3个子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