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教学问题的精准诊断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诉求和实践难题,而利用多模态诊断的方法发现并改善教学问题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力手段。医学领域的“多模态诊断”在主体特征、问题特征、方法特征上均适切于教学问题的追踪与诊断。在明晰多模态诊断教学问题生成逻辑的基础上,从教学问题可辨识、可解释、可调控三大目标旨要出发,分析多模态诊断教学问题的诊断机制,生成由问题发现、异常诊断到实践改进的行动理路,确定多维度数据化表征、动态化精准诊断、复杂性干预三个关键问题,这三个关键问题的破解之道是构建多模态诊断教学问题的实践模型,具体包括教学问题多模态数据整合模型、面向动态教学系统的教学问题多模态诊断模型、基于人本人工智能的教学问题复杂干预模型三个部分,形成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合回路,推动多模态诊断教学问题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运用教育技术实现高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而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基础,高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高校教学资源的现代化,促使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4.
5.
智能时代技术变革对教师的影响渐深,亟须明确教师自身价值性,捍卫教师在智慧教育面前主体地位不被智能技术所取代。因此,在了解教育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探析教师关键属性的内涵,进而构建了教师关键属性框架。此框架共三级九个教师关键属性,分别是专业属性——智识性、实践性、师范性;存在属性——持存性、人文性、个体性;蝶变属性——终身性、反悟性、坚韧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微课视觉情绪设计对听障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混合研究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方法,结合定量实证研究与质性访谈两个阶段的研究,探究微课视觉情绪设计对听障生阅读理解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积极的视觉情绪设计有助于构建视空间模板、降低认知负荷、增强视觉注意从而促进听障生的视觉认知加工,并且通过激发听障生学习动机,从...  相似文献   
7.
影像叙事能提供给教师教育生活世界的真实体验和反思,使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本质形成最直观的把握与理解.本文运用教育现象学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影像叙事技术的“IRR”模式,即“浸润-还原-重构”.这种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教育世界真实的体验,使其对教育活动的本质形成最直观的把握与理解,能够提升其教育信念.为了验证“IRR”模式在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文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开展了教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育信念的课程理解、教育目的和师生关系三个维度上显著差异,在教育信念的学习指导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作业习惯与学习者的学业成就紧密相关,作业习惯的建模是智能学习系统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应用混合式研究方法,依据多层次作业模型,确定"学业拖延"和"学业勤奋"作为两个重要且可以测量的作业习惯的维度,分别表征作业时间和作业努力这两类核心的作业行为.构建了包括做题拖延和提交拖延的学业拖延习惯子模型,应用聚类实现了对学业拖延习惯的诊断,定义了"无拖延习惯者""严重拖延习惯者""提交作业拖延者""做作业拖延者"四类学习者.以时间投入—专注度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包括时间投入和专注度的学业勤奋习惯子模型,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对学业勤奋习惯迸行诊断,诊断出五种勤奋度的级别,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信息技术教师是否拥有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教育信念。而分析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因素,是找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念变革的有效策略的本源性保证。文章构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文化环境、教育培训、自我反思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社会对"张丽丽"的敬仰和对"范跑跑"的痛批,阐释了"师德"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意义。而在师范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师德",认知的方式通常是无力的。师德培养需要影像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用心感悟和思考成为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