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曾遭过敏折磨的人不少,能清楚说出过敏定义的却不多。盖因过敏反应的大旗下真是门客如云.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的受害者也反应不一,有人双目红肿涕泪齐下,有人喷嚏不断寝食难安,有人满身红疹如芒在背。为何我们中有人能欣赏五月芳菲桃花灿烂,  相似文献   
2.
正传言:晚上喝牛奶真的有助于睡眠吗?牛奶中含有一种能使人疲倦欲睡的化合物L-色氨酸。L-色氨酸是大脑合成5-羟色胺的主要原料,而5-羟色胺能使大脑思维活动暂时受到抑制,从而使人想睡觉。因此晚上喝牛奶有助于睡眠。这是真的吗?与其说是牛奶中的色氨酸帮助人们入睡,倒不如说是相信"牛奶催眠"的心  相似文献   
3.
作家毛利前不久做了重睑术,一共缝了40针,她在微博上说:“我的领悟是,运动酸痛一级,文身二级,生孩子五级,开双眼皮六级。”
  疼痛只算毛毛雨,每一个整形者最担忧的事,大概是美容不成反毁容。不过,爱美之心仍然压倒恐惧,而利润丰厚的医疗美容行业,俨然已成服务业一大巨头。
  用“美容毁容”做关键词搜索,随手就跳出数千条新闻,有人注射了不明物,额头肿成寿星爷;有人动刀瘦脸,削完发现高低不平,最终求助三甲医院正规医师--真不如一开始就去三甲医院就医,省掉后续多少麻烦。  相似文献   
4.
<正>想象这样一辆汽车,有引擎,有方向盘,加装了火箭助推器,但没有刹车,没有保险杠,没有安全气囊。青春期人类,跟这样一辆车没太大区别。如果不曾愤怒,不曾叛逆,不曾发神经,简直不足以自称曾度过青春。处在这个阶段的人类又可称为"中二病患者",因其"发病期"大概在初二前后。儿童以上,成人未满,身高快速成长,激素剧烈波动,而大脑的"自制区"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善……每  相似文献   
5.
一则来自英国的科研新闻让舆论哗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研究者罗莎莉·戴维与迈克尔·齐默尔曼在《自然癌症综述》上发表论文表示,有鉴于过往研究中极少发现确诊为癌症的古代病例,癌症这个对现代人类生命形成巨大威胁的黑手,可能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与环境污染造就的"人造病"。那么,事  相似文献   
6.
取名是个技术活,维生索与维他命无疑是取名典范,让人一听就对这些小分子们心生向往。然而,对这些补剂的过分依赖也会让人心生疑虑。三个多月前,歌手凯蒂·佩芮(Kate Perry)在某社交网站上贴了张照片。照片中她举着三个上面贴着“早餐”、“午餐”等字样的透明塑料袋,每个袋子都大到足以完全遮住她姣好的面孔,里面装着足以引发密集恐-瞑症的各色药片。她写,这些补剂和维生素是我的一切。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那两斤半的大脑里,有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有着上千个跟其他神经元"握手"的突触.不过,"脑子不够用"依然是全民共有的抱怨.2012年,Zip大叔靠着一首"我的钥匙在哪,我的手机在哪"在英国达人秀一炮而红.令人懊恼的健忘,就这样催生了一首万人传唱的神曲。  相似文献   
8.
Q:这是一个影视作品常用的桥段:某某人中了毒,朋友帮他吮吸出了毒液。如此,中毒者是否就能脱险?吸取毒液的人,有没有危险?A:第一个问题:不可能。第二个问题:有危险。  相似文献   
9.
活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幻的世界,我们的大脑被迫不停地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然而,与CPU不同,我们的大脑对处理多任务并不在行。今年4月,法国健康医学研究院(INSERM)的研究者就发现,同时处理两项复杂任务是我们大脑的极限,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也是"双核"结构,两个半球可以各自独立处理一项任务。但是只要再多加一项,不堪重负的大脑就会开始错误百出。当然,走路、吃饭、洗澡那种习惯成自然的简单任务不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0.
猴子经济学     
直觉上,我们以为人们对相似的刺激应该做出相似的反应.同一件商品,价格降一点点,我们就多买一点点;价格涨一点点,我们就少买一点点.然而,直觉有时却与事实相悖.美国普度大学的普特勒教授花了大量时间跟踪南加州鸡蛋销售的各个环节.在调研中,他发现人们对价格上涨非常敏感;当鸡蛋降价时,销售量会略微增加,但不多;而当鸡蛋涨价同样的幅度时,销售量曲线会陡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