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饰与禁欲     
服饰文化起因的说法有多种,但不论哪一种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令人无法完全接受的地方。从人类自身的起源和节育等方面的推测来看,服饰文化的源起应与人类的性禁忌有关。  相似文献   
2.
夸张、调侃、戏仿、反讽等手法的杂糅,使得东西小说的创作呈现出"搞笑"的叙述表象.但拔开语言的表层绒毛,东西小说的深层结构袒露出来的是作家对当下人生生存困境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教学是向大学生传授文化和培育人文精神为主要目的,正确的导入、积极的诱导和有效的指导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行途径。在对课文中的经典文本解读过程中,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大学生生活特点,将审美教育、兴趣教育、感染教育融合起来,把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高级情感交往、文体感染综合起来,把文化教育和知识能力提高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以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把握审美对象并颇具道家色彩是阿城小说的一个特点,作家也因此被认定是道家文化和寻根小说的代表。但阿城对此并不认可。确实,如果我们把阿城置放到更大的历史景致中来探讨,就会发现阿城小说并非如此的单一,而是具有丰厚而复杂的内涵。在舒缓的叙述背后,作家以阴冷的"弑父"目光审视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观照了处在历史夹缝中的中国人种种触目惊心的变相和"自我"迷失的荒诞场景。因此,阿城的小说创作并非向传统文化的回眸,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透视当代的"中国文明"、当代的中国革命和当代中国人灵魂的境况。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探寻《死水微澜》的故事原型及其嬗变给小说人物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分析作者的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罗瑞宁有关转型期中国文学研究新著《审美与欲望的纠缠》,以"审美"与"欲望"的冲突作为研究文学创作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中心环节,以"人学"作为基点,介入当下现实的思考与批判,这一学术视野和学术理路不仅对当代文化审美理论创新有一定裨益,也有助于改变以往僵化的文学批评模式,是当下国人人文学者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一次新的尝试和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余地风波》把貌似平常的农村日常生活拉到创作视野的最近处,审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生活的异化、荒诞和匮乏,真切而深邃地反映了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人的精神困境"——从解放自我到自我囚笼和"民族之根的消亡"——道德伦理的失范和价值取向的迷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把握审美对象并颇具道家色彩是阿城小说的一个特点,作家也因此被认定是道家文化和寻根小说的代表.但阿城对此并不认可.确实,如果我们把阿城置放到更大的历史景致中来探讨,就会发现阿城小说并非如此的单一,而是具有丰厚而复杂的内涵.在舒缓的叙述背后,作家以阴冷的"弑父"目光审视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观照了处在历史夹缝中的中国人种种触目惊心的变相和"自我"迷失的荒诞场景.因此,阿城的小说创作并非向传统文化的回眸,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透视当代的"中国文明"、当代的中国革命和当代中国人灵魂的境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