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妇女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主要包括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两个方面。但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在参政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她们普遍对选举的政治意义和重要性了解不够,对民主选举的期望值很小,女领导干部比例偏低。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参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为妇女参政提供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成功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归功于其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形成又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改造。中国的儒学经过日本式的改造,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神道教(日本化的中国道教)则成为皇室和百姓的宗教信仰。儒学的理性精神和神道教维系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近代西方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日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她是本民族在文明发展中积淀起来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积极引发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向上奋进,建设美好国家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从契约伦理的视域看“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契约伦理的角度论述了古今“德治”之划界以及在现代民制度下实现“以德治国”的问题。孔子从“性本善”的人性论假定出发,以德治、民本和礼治三统一建构了传统中国社会道德理想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但孔子德治思想的存在背景是私民社会,现时代德治思想的指出背景则公民社会。私民社会是个无契约的社会,公民社会则是个契约社会,只有在契约伦理的视域中才能正确理解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对古今中外法制和道德自律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根植于中外优秀思想而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5.
欧洲的科学、人性是与哲学、理性、存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概念。欧洲人最根本性的是“哲学的”人生存在方式,即根据理性或科学自由地塑造他们的整个生活、法律和制度,因而欧洲人的存在意义或欧洲人性全维系于理性。但是,近代客观主义哲学孕育出的实证主义科学观把理性知性化而遗忘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究;而生命哲学、意志哲学和生存哲学则把科技理性当作理性本身加以拒绝并走向了非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携手毁灭了西方的理性主义精神,导致了欧洲理性文明或人性的危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运思试图通过探究主观性之谜以重新恢复理性的权威,克服欧洲人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对每一个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执政的持久性和执政的成本。面对世纪之交的风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新的挑战主要是三方面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的挑战,政绩合法性的挑战,制度建设的缓慢。应对的主要策略有保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加快制度建设,保证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民主”的希腊语含义为“由人民来统治” ,它本是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发展出来的一种体制 ,但在近现代化过程中“民主”已演化为一种价值观念和尺度。追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古雅典民主政制的论述 ,可以肯定民主政制的核心灵魂是正义。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以来我国对教育领域所遇到的问题作了不少改革尝试,但教育的弊病却并未根除.我国教育的病根,并不在教学手段、形式的改革和教育各部门的建制上,而在贯穿于其中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思想建构上.本文主要探讨了胡德海先生关于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反思与建构,他运用深刻的辨证思维对教育学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正本清源的梳理,对促进我国教育研究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德理想还能救渡中国吗?牛正兰李朝东我们的时代,面对西方理性文化的整体挤压,许多中国人表现出对民主、人权、自由、科学的无比向往,总想以牺牲中国传统文化来换取一种新文化;而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中国文化的真正危机不是传统文化的危机,而是我们时代文化理想的危...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始终敌视中国,仍然固守冷战思维,强调意识形态分歧,把中国视作取代苏联的下一个战略对手和威胁.美国的对华政策受新保守者主义的影响很大,他们采取了"反共产主义"策略,遏制中国崛起;突出意识形态,推进民主进程;突出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等强硬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关关系的健康发展.全面认识新保守主义与美对华政策的特点,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