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是合作化、区域化。文章在现有理论和实践探索基础上,将区域化定位为省域,将合作化定位在师范院校联盟化发展,并以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合作联盟为实践基础,探讨教师教育省域合作及其联盟化发展的实践动因、政策依据、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并就这一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伦 《内江科技》2015,(1):19-20
基于竞争情报内涵、现实意义及竞争情报服务的现状,本文就科技情报机构如何开展竞争情报的服务工作进行探讨,提出"以专利知识产权分析为重点,以科技情报机构传统服务项目为辅助,以科技期刊为载体,以信息推送服务为特色手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竞争情报服务尚处于摸索阶段的科技信息机构提供研究方向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伦 《考试周刊》2013,(92):131-131
教师在平时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的渗透方法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此之前,就需要了解科学渗透所涵盖的四条原则,这其中包括适时性、适度性、隐含性、融合性。这些要素在科学渗透方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图式理论对写作中关于语言、文化、篇章、文体等知识单元的建立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和激发学生建立合适的写作图式,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和联想,从而适应英语写作的要求,提高综合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CIM协作研究模式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体系,该文提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依据CIM协作研究模式理论,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提升研究生运用英语从事专业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英语教学应该向学术英语(EAP)转变,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国际化趋势,各高校要逐步改革课程设置、革新教师队伍、变革考核方式、改变教学模式,逐步使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  相似文献   
7.
王伦 《教育文汇》2014,(17):9-10
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是激发研究生教育的活力、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坚持“系统设计、多元资助、提高待遇、激发活力”的方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探究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内外部机制角度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1—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均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间的积极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但二者并未在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企业通过跨领域、跨行业技术融合提升的突破式创新提供思路,同时为企业从内部提升动态能力与从外部加强跨组织协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景德镇有着近千年的陶瓷文化,要想把这些陶瓷文化推向世界,译者应以文化交流和传播为翻译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企业知识重组会改变现有技术轨迹,推进原创性技术突破,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突破式创新受限于内外部情境差异下企业知识重组效能的发挥。文章基于知识基础观探索知识重组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6—2018年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252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重组再利用负向影响突破式创新,知识重组创造正向影响突破式创新;研发人员稳定性在知识重组创造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学研合作在知识重组再利用与突破式创新的负向关系中起到的正向调节作用大于企业合作;学研合作比企业合作在知识重组创造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