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代科学思维取向对传统认识程序的挑战祝青山物理世界的客观存在物都有质和量两种规定性,同时也都有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传统认识论遵循从质到量的逻辑认识程序。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事实,对这一传统的认识程序提出了挑战,它表明:现代科学的思维取向,不仅遵循从质到...  相似文献   
2.
反思科学,是人类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是反思科学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一个现时代的课题。基于此,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根本点、客观基础、科学认识的本质及其根本原则、理论旨趣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科学观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取向祝青山一、引言可持续性发展理论是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全新的发展理论,是对7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发展的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即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  相似文献   
4.
功利性价值取向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必然维度,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贯立场.但是功利性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的“应然”道德相比很显缺憾.为实现对个体功利性道德的超越,我们应该对“现实的人”进行“人的应当”的伦理价值引导,并且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日益综合化,人文社科文化和科技文化也日趋渗透和融合。因此,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科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由于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把青年学生培养成精神充实、道德完善、学识渊博、智能高超的社...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首先从科学认识主体、科学认识本质以及科学认识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自然科学的与境性。在此基础上,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际性等方面分析了科学认识的客观性,从而指出自然科学是与境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的典范--美国斯坦福大学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是“科教兴国”的基本力量。如何从新的时代背景和理论高度、从高校科技创新创业角度,深入分析斯坦福大学科技创新创业的先进理念、硅谷的成长历程与成功经验,以期给中国高校的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众信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分为理智信仰和非理智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的非理智信仰尤为活跃。目前我国的大众信仰呈现出人数多、发展快、邪教流行的特征。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这些现象表明,对大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倡导科学精神,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属性更为明显,并且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人们更为关注切身的物质利益,而人文学科所关注的主要是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等精神文化现象,不能为社会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于是人们便在不同程度上产生这样一种认识:人文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空洞的理论。为了人文学科的繁荣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弘扬光大,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人文学科的发展取向问题:一、为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氛围;二、为科技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三、拓展科学家的思维,启迪科学家的智慧,激励科学家的思想;四、关注科技进展,服务重大决策,实现自我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中世纪之后并迅猛发展,是科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对此.从科学产生和进化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观点出发进行探讨.可以看到,阿奎那经院哲学体系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理性基础;基督教思想与古希腊思想的融合是近代数理主义思潮产生的渊源;唯名论的变迁不仅为近代实验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