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约有6,7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7%左右。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小,却居住在五区(广西、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五省(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的广大国土上。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不同民族聚居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差距很大。除去四川省外,民族地区经济,具有以下相似点: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初步物质技术基础;但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工农业生产水平、技术水  相似文献   
2.
一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以科技、经济、人口为链条的三次大循环和两次三重模式转换。第一次大循环始于人类社会的起点,终止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前。循环链条为:古代直观科学手工工具——物质资料准简单再生产——人口准简单再生产。第二次大循环始于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止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循环链条为:近代实验科学机器系统——物质资料准外延扩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过:“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观念的产生都是不断变动的,只有运动的抽象……才是停滞不动的”。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迁,具有明显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天,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初露端倪。从生产力第一性的观点来看,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生历来是多种社会现象发生变革的根源,是经济社会前进的推动力。新技术革命所形成的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更将迅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并使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发生更深刻的变革。作为青海经济研究,我们不能不重视新技术革命对开拓青海的重大作用,不能不予测新技术革命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建设青海、开拓青海的事业中,认真研究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搞好青海发展对策选择,无论对我省当前建设还是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新技术革命与青海开拓的几个认识问题“青海是我国四化建设的一个大有希望,尚待开拓的战略地区。”为了卓有成效地开拓青海,关键是充分利用新技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实行转换的关键是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实行转换的标志是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导方式来替代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导方式。实行转换的基本途径是立足现有企业,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迄今为止,在公有制各个层次的经济行为中,“扩张冲动”及由此牵动的投资饥渴依然顽强地发生作用。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搞外延扩大再生产仍然是许多决策者所热衷的主要发展形式。要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真正实现由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向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转换,必须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