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及素质要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康 《情报探索》2007,(10):19-20
指出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由传统的图书馆员向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信息馆员角色的转变,并重点阐述了信息馆员应具备的信息素质,以及提高信息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当代人的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微博中虚假信息的泛滥传播、青少年的错误价值观认同等问题,结合青少年的微博心理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心理教育指向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展现1996年~2012年间有关杜威教育思想在世界传播和吸收的研究状况,本文认为国外这类研究在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方面显出多样性,其方法论大多可用“外化”理论解释,方法上呈现为历史与比较分析结合的走势.这种结合为揭示与解释教育知识的跨文化传播与吸收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历史案例,并促成国际视野的建构.其研究案例有助于重新评价杜威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也有助于理解和借鉴“外化”理论以及历史与比较研究结合的取径.  相似文献   
4.
高中教学是沿用初中的语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还是重建高中语学习的机制?抑或是在继承初中语学习中有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建立高中的学习机制呢?我们认为。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所以。高中语教育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是为了适应过去;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高中语教育规律的语学习机制。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譬喻的分类,隐喻的定义和发展,并着重举例描述了隐喻在当今网络语言中的具体表现。本文发现,隐喻的不断发展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初中是学生正式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阶段,大部分学生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通讯设备,但是对于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仍然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而在初中信息技术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利于促使学生跨过学习信息技术的各项障碍。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以...  相似文献   
7.
元月16日至17日,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应中国政府邀请在陕西参观访问。 17日下午,布什在离开西安机场前休息时看到记者送给他当日的《三秦晚报》,上边刊登着自己参观时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夜班编辑默默无闻,为人‘做嫁妆’。有人说,编报岗位是个无名无利的‘苦差使’。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未免失之偏颇。编报部,是报纸出版的‘总装车间’。在一定意义上说,编报的工  相似文献   
9.
当代终身学习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现代社会快速变化,因而社会对个体有一个持续的要求:个体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便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甚至要不断改变"自我".个体"自反性地"(重新)建构自我的需要在终身学习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对社会学家吉登斯的有关晚期现代社会中自我作为"自反性任务"的概念的前提进行审视,指出其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层面缺失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两个缺失对终身学习领域的潜在影响.哲学家泰勒虽然也认为现代人的"自我"类似于一项构建任务,但他强调自我构成中道德维度和主体际性维度的不可或缺性.该文结论认为泰勒的"自我"理论不仅有助于改善吉登斯的自我认同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向一种与道德价值维度有关的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思政,本文针对性地从明确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育德目标,以及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途径等多方面展开思考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