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基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重要性,进一步的探索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之所用,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功能更深层次的实践锻炼,使得应用型高职院校的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做到文理兼备,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全面停伐背景下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背景下,准确掌握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水平,为政府部门精准实施全面停伐后的配套扶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次利用覆盖东北五大森工集团的1004个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改革监测跟踪调查数据,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和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福祉要素,构建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多项有序Logit模型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 龙江森工、内蒙古森工和长白山森工全面停伐与国有林区改革效果良好,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和吉林森工滞后;全面停伐后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但医疗条件改善缓慢,收入与就业有待提升。② 82.77%国有林区职工生活满意度处于一般满意水平以上,但低于中国农民主观福祉和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水平。③ 身体状况、附属医院、家庭总支出、住房满意度、物价水平满意度、行政服务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和双重就业满意度对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有正向影响。④尽管山上林场和山下社区职工主观福祉影响因素不同,但家庭总支出、物价水平、社会保障、双重就业与收入满意度是提升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作为我国农林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系统评估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有利于全面掌握新农科建设质量,扎实推进农林高校教育改革进程。文章从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科学研究和社会声誉等四个方面构建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赋值,采用TOPSIS法对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展开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声誉>教学资源;可将25所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水平划分为最优组、优势组、稳定组、潜力组等四个梯队,不同梯队的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