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斯图尔特.霍尔所提出的3种假设解码立场,即著名的"霍尔模式",将研究从原来的大众传媒"电视文本"研究主题推移至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广义文本的信息传递与接受,来解读跨文化交际中外来文化习俗传播与接受状况。文章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调查,得出样本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破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传递在传送者"制码"与接受者"解码"之间的非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颜静 《科学中国人》2014,(8S):181-181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是永恒的追求。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几法:抓好课前预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颜静 《大众科技》2011,(6):209-210
质押监管业务在给物流企业创造高利润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文章从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控制关键点、科学统计分析、加强现场核查等四个方面,提出物流企业质押监管业务风险防控思路。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个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仅从数字"七"来看,这种差异性就表现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七"有吉凶两方面的涵义,也更多的与女性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代表了神圣和吉祥,甚至进一步延伸到法律和道德领域。形成这种差异性有单双数崇拜文化、谐音联想和宗教神话三个方面的原因。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七"不同的理解上,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这个侧面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初探大类培养模式下开展一年级团学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这给高校团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本文以宁波大学阳明学院为例,探究开展一年级团学工作的问题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红字》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发表于1850年。故事以17世纪波士顿一个清教徒聚集的殖民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中的女主角因为犯了通奸罪而用一生进行赎罪。本文通过女性主义意识萌发的角度,阐述了女主角坚守信念,追求真爱并救赎了自身的过程,体现了女性主义对妇女解放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Oh Captain!My Captain!”进行认知隐喻分析,探讨认知理论对诗歌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辣评文摘     
改革中考制度,不能仅仅在填报志愿、网上阅卷、网上录取等技术层面打转转,关键在于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摘自《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堂中使用讨论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讨论法时应该注意:课前要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精心准备;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讨论用心组织;课后要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说过,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的确,暴力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同时遭到人民大众的厌弃,因为人们渴望生活在没有暴力的和平年代。然而,我们发现表现暴力的文学却很有市场,从《水浒传》到民国时期兴起的武侠小说热,没有消失过。时至今日,电影影像大肆渲染暴力,刺激受众的感官,满足他们的想象。现当今的中外电影越来越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近年来一批新锐导演的作品也被广泛地给予关注,贴上暴力美学的标签。如美国的昆廷·塔伦蒂诺、中国香港的吴宇森等。其实不仅仅是电影,包括近年来新推出的电子玩具、电视访谈节目,例如犯罪实录等,以事实为根基,再加上暴力元素,展现残酷画面,也是同样被加以"暴力美学"。暴力,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暴力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在电影的各个方面都能加以运用。如画面处理,剪辑技巧,或者是普通的情节发展。著名哲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有双面性,人能从建设和破坏中寻求快感。但是这和人性并不相互排斥。本文对暴力美学研究的目的并非是提倡暴力,而是通过对暴力问题的探究,对其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追问,对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进行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