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题目] 请以下面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拟题目,并把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②文体符合要求;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忽然一声闷响…… [解题] 这是一道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开头进行续写的作文题目.开头语中的"教室里",是听到闷响时自身所处的地点;"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是听到闷响时的背景,"忽然",意为"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一声闷响",意为"发出十分低沉的声音",具体可指书本掉地声、老师用板擦敲击讲桌声、推门声、打嗝声、打雷声等,发声源头既可在"教室里"也可在"教室外".只要考生能合情合理地进行续写,就都算符合题意.另外,考生需要注意,所写文章必须符合记叙文文体规范.  相似文献   
2.
·【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  相似文献   
3.
文学以形象思维见长,数学以逻辑思维见长,二者分属不同的范畴。然而,偏有诗家高手能将二者合而为一,创作出巧蕴算式而饱含情趣的诗歌。现略撷数例,与读者共赏。《诗经·召南·摽有梅》开头写道:“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其中暗蕴两道减法算式:10-3=7,10-7=3。诗中把树上的梅子看作十分,借以比喻女子自己正值美妙青春。先说还有七分在树(意为仅落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科技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机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必将推动各学科的改革和发展并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为培养具有开拓性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使用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践证明,如果把计算机引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说到动物信使,我们常常都能想到“信鸽”,书信通常置于系在鸽腿上的轻管内,可在数千里内传递音信。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动物也承担着信使的责任。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相传为西王母所使。例如,李商隐的《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人寄希望于青鸟传书,代他去看望远方的女子。 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自此,“鲤鱼”(亦作“双鲤”“双鱼”等)便用以借指信使或代称书信。例如,欧阳修的《玉楼春》 :“渐行渐远渐…  相似文献   
6.
青鸟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相传为 西王母所使。东汉班固《汉武故事》载:“七月七日,上(指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来。上问东方朔,朔对曰: ‘西王母暮必降尊像。’……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后因这个典故,“青鸟”( 亦作“青鸾”“青禽”等) 便多用以借指传递爱情消息的使者。例如,唐李商隐《无题( 其二) 》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人寄希望于青鸟传书,代他去看 望远方的女子。再如,南唐中主李 《浣溪沙》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相似文献   
7.
张炜的散文名篇《美生灵》,是一篇感悟独特、思考深刻、启人深思的哲理性散文,它所探讨的是关于人类自身的善恶美丑和人类自我拯救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9.
10.
翻读我国的古典诗歌,那一个个朴拙巧俏、意趣盎然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驰鹜翔园林”、“贪华风雨中”的左思娇女(西晋·左思《娇女诗》);“采莲南塘秋”、“低头弄莲子”的江南少女(南朝民歌《西洲曲》);骑着牛儿唱着《竹枝》,“不愁日暮还家错”的川东巴女(唐·于鹄《巴女谣》);“见人初解语呕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