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09年   1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話禪的興起与禪宗重視公案有關。唐末僧人希運論述了看話禪的基本内容。宋代僧人宗杲繼承了早期禪宗的基本思想,主張通过直觀參究公案中禪師的活句答語,解決修禪者的思想認識、禪境體驗和生活實踐诸問题,為看話禪成為宋以後禪學發展的主流奠定了基礎。元代僧人原妙主張以参究公案中的問話取代参究答語,强調在修禪過程中排除一切雜念,保持一種如癡如呆的精神狀態,反映了元代僧人們注重個人隱修的特點。明代僧人法藏比较明確地指出了看話禪與其它各種禪法的區別,强調向傳統佛教靠攏。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阅读有关佛教历史的书籍和文章时,经常会碰到“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这两个词。那么,什么是小乘佛教?什么是大乘佛教?两者的关系怎样?我们通过简单梳理印度佛教的历史,就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13):48-50
禅宗禅宗是中国佛教各宗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法系至今传承,并且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本宗以禅来概括其全部教理和修行实践,故名。因为奉菩提达摩(也作磨)为中土始祖,也称“达摩宗”,又因自称“传佛心印”,被称为“佛心宗”,或简称“心宗”。  相似文献   
4.
从两晋时期开始,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根据当时佛教发展的状况,相应对佛教采取或扶植或限制的政策。随着佛教僧侣人数的增加,经济势力的增强,在社会各阶层中影响力的扩大,也会与封建国家、世俗地主阶级发生矛盾。以皇帝为首的朝廷如果不能用和平手段消除矛盾,就会采取十分激烈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大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古印度和中亚地区的商人、使者和移民,沿着贯通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到达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然后经过玉门关、河西走廊到达内地。他们之中有佛教信仰的人,也把佛教带到中国。佛教传入汉地伊始,就受到统治集团的关注。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的两千多年中,不少帝王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介绍5位与佛教发展演变关系密切的帝王。  相似文献   
6.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20):47-49
佛教典籍就是人们常说的“佛经”。“佛经”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泛指佛教的所有典籍,包括经、律、论“三藏”以及各种佛教著述,我国古代称为“众经”、“一切经”,现在常用的名称是“大藏经”。二是特指“三藏”中的“经藏”部分,被认为是释迦牟尼所说,并为后代记录整理的所有经典。这些经典一般都以“如是我闻”形式开头,表明经典内容是亲自听闻的佛语言。  相似文献   
7.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15):49-51
每一种宗教都有独特的信仰对象。一般说来,这些神灵既与基本教义相联系,又长期受到信徒的顶礼膜拜。佛、罗汉和菩萨,构成了中国佛教的信仰体系。在这些信仰对象身上,既有承袭印度佛教的因素,又有中国信众新创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11):54-56
唐代初年,有一位名叫那提的印度僧人,游历了古印度各地和南亚、东南亚诸国之后,来到中国。看到唐朝的佛教盛况,那提说:“脂那东国(指中国),盛传大乘,佛法崇盛,瞻洲称最”。“瞻洲”即“南瞻部洲”,也译作“阎浮提”,泛指当时已知世界的所有地方。那提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兴旺发达,在隋唐时期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9.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17):48-50
有条成语是“清规戒律”,在多数场合下泛指苛刻、陈腐或不合理、不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惯例,是带有贬义的。这条成语来源干佛教用语,本来指佛教徒必须遵守的戒律、规约,是没有任何贬义的。戒律不是中国佛教徒制定的,而是直接来自于印度佛教的戒律典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宗教。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民情风俗的角度而言,我们都应对佛教知识有正确和基本的了解。从本期开始,我们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先生撰写了有关佛教的系列文章。文章以简洁、通俗的语言,讲解了关于佛教的基本内容和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