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团员同志们谈谈心于首都师范大学团委出版《团内通讯》,约我题写刊头,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我同意了。还要我写几句话,我也答应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与共青团有特殊的感情。我写的一些话李燕杰老师看到了。约我给《教育艺术》写几句话,推辞未允。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称作“新的伟大的工程”。《决定》指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  相似文献   
3.
孙云铸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是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又是我国老一辈地质教育家,他1914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留校任教,1937—1952年任地质学系主任,对我国地质人才的培养,对北大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5年是孙云铸教授诞辰100周年,谨概略地记述孙先生在北大读书、执教、治学、办系等情形,以表达我们  相似文献   
4.
关于20世纪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简要回顾与几点思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09年京师大学堂创办地质学门开始,我国的高等地质教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人们都在预测和规划未来。21世纪,首先是21世纪前期,我国的高等地质教育如何改革与发展,当然是人们需要研究和规划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跟全国亿万人民一样,我们首都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共产党员,始终不忘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的丰功伟绩。为此,《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专刊,以学习与  相似文献   
6.
关于20世纪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简要回顾与几点思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 从1909年至1997年,设地质类专业的高等学校数量,我们选择几个年份制成简表如下(附表二): 附表二:设地质类专业高等学校的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地质教育概况(1909—194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世纪末叶起,我国在“同文馆”、“矿学堂”、“路矿学堂”及有的大学的矿科,先后开设了地质学等地质类课程,但作为专门培养地质人才而设的地质学系,还是从京师大学堂1909年设地质学门开始的。我国的高等地质教育到1999年已有9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学校所在地:北京邮政编码:10 0 871电  话:0 10 - 6 2 75 115 0传  真:0 10 - 6 2 75 115 9网  址:http/ / :sess pku edu cn  190 9年北京大学(当时的京师大学堂)设立我国第一个理科地质学门(学系) ,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地质科学本科教育。经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何杰、王烈、孙云铸等人的努力,解放前北大地质学系是中国地质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早年毕业生有许多人成为地质学界的泰斗,在2 0世纪5 0年代中国科学院2 7名地学部学部委员中,有12人是我系的毕业生。新中国成立以后,北…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09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建立的第一个地质学系。2009年迎来了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建系一百周年。本文概述了地质学系百年奋进,持续发展的历程,精心育人,人才辈出,不断取得的成绩;决心面向未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为把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地质学系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王鸿祯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的十几年中,是王鸿祯先生步入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领域并蓄势待发奠基期。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王鸿祯先生在北京大学时期的工作经历及对地质教育和北京大学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