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为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在史学上亦颇有造诣,他有感于当时八股取士造成的学术颓风,极力主张博通经史;在治学方法上,他崇尚实证,讲求考据,于诸史之失多所订正;并且,他还留心音韵,考述地理,研精金石,大大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以上诸端,对当时学界风气的转变,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当然,杨慎作为转型时期的人物,其史学研究多少带有点草创意味,考证方面尚多疏舛,评价人物颇争意气,又以深厌空谈性理之故排诋宋人太过;更有甚者,致力于辨伪而竟自撰伪书,以故招人非议。然而瑕不掩瑜,在明代史学史上,他还是应占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2.
魏源十分重视对边疆民族关系问题的经验总结,表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凝聚”倾向。他希望以君主、朝廷为中心,把各个兄弟民族凝聚在朝廷周围。魏源认为民族间矛盾的激发既有民族分裂分子野心膨胀的一面,也有清朝官吏腐败的一面,同时还夹杂着宗教因素的影响。因此,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凝聚力不仅要对内修明政治、以张国势,对各族要恩威并用,贵在服心,还要审慎处理宗教问题等等,这些经验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晚清湘人文集及其史料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湘人集数量甚多(存世约二百来种),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当时政治,经济,化,社会等都有所反映,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可以说,俗窥中国近代史全貌,不可不读晚清湘人集,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积极加以研究和整理。  相似文献   
4.
汉代为武当道教的滥觞期,魏晋以后武当山才逐渐成为道学家们荟萃的地方。在武当道教的初期发展过程中,尹轨是一位关键人物。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尹轨于惠帝光熙元年(306)率领一个数十人的道团南下入武当山。尹轨道团是武当道教史上第一个见之载籍且有一定规模的道团,其意义相当重大。由于尹轨、戴孟和山世远等高道的到来,使得武当道教于东晋前期一度呈现出兴盛的局面。但是随着动荡时局的不断加剧,武当山地区始终处于南北交兵的前沿阵地,各道众只得继续向东南迁移。其时三洞经派兴起,并逐渐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武当道教融入以上清经派为代表的三洞经教体系之中成为必然的趋势。而武当山则自这些道徒离开之后,经历了百余年的沉滞期,直到隋唐以后才再度兴盛。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虽然已经趋于沉滞,但依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这从当时的儒道关系可见其一斑: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以后,随着神仙道教主导地位的确立,道教和上层社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士大夫奉道者大幅度增加,道门中人多儒道双修,在当时礼学研究之风盛行情况下,也多以阐弘儒家礼教为务;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正宗、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支柱,在这些道徒心中发挥极其巨大的影响,取儒学以弘扬其教就变得更为自然,许多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被他们改造为道教的戒律规范而成为教徒必须遵循的行为法则,道教于是被正式纳入到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秩序的统一体系之中了。  相似文献   
6.
魏源的边疆开发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是我国19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他紧扣时代的脉搏,对边疆的防卫和开发做了深刻的思辨,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边疆开发的重大意义,而且对边疆开发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构想,这些构想虽不是完全可行但是大体无误,五对今天的边疆开发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质疑精神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前提.培养儿童的质疑精神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儿童的质疑精神作为儿童的一种敢于提问的态度,在其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仅需要给予儿童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而且应在尊重儿童活动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基础上,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和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在史学上亦颇有造诣,他有感于当时八股取士造成的学术颓风,极力主张博通经史;在治学方法上,他崇尚实证,讲求考据,于诸史之失多所订正;并且,他还留心音韵,考述地理,研精金石,大大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以上诸端,对当时学界风气的转变,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当然,杨慎作为转型时期的人物,其史学研究多少带有点草创意味,考证方面尚多疏舛,评价人物颇争意气,又以深厌空谈性理之故排诋宋人太过;更有甚者,致力于辨伪而竟自撰伪书,以故招人非议。然而瑕不掩瑜,在明代史学史上,他还是应占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9.
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出生于湖南沅江,自幼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早年在湘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生涯厚植了其学术发展的根基,同时也对其学术的取向起着一定的模铸作用,从而使其学术表现出明显的湖湘情结。这种湖湘情结之一端体现在其文字学研究方面。文字学是先生早年所专攻的学问,身处湖湘间,故其训释文字颇以湖南地方方言、湖湘名物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