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记文学的兴起,正是理所应当,势所必然。且不说多少千古风流人物,应当树碑立传,就是进入二十世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献身的许多人杰,也早就该大书特书。然而,长期宣传个人迷信的“光焰无际”,遂使灿烂的群星黯然失色,默默无闻。正面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中隐退了,反面的历史人物更要被打入阴山背后。但我总感到对于反动阶级代表人物的罪恶史实,也应使其遗臭万年,以为  相似文献   
2.
父亲     
我的父亲刘桐九,是个普通的退休商业职工。他活了76岁,毫无功业可言,可算微不足道。他对自己一生清清白白做人,老实认真工作,晚年四世同堂,很是知足。但是,我却为他这一辈子过得战战兢兢,感到难过。他14岁进城学徒,怕老板,怕被打骂;出师当伙计,怕东家,怕失业;解放后他当了商业职工,又怕领导,怕出身好的同事,怕挨整。最使我想起来痛心的是,他还怕我这个儿子。从遗传上看,我的外貌和声音,酷似我的父亲;但是我的智力得自母亲,狂纵的性格更像我那文盲的曾祖父和半文盲的祖父。我的父亲对我的影响极小。童年时代,父亲每年只有歇伏和春节回家两趟,…  相似文献   
3.
我这个人上学早,识字快,7岁就看闲书。开头是因为听评书而想看原著,都是武侠小说。后来,由于连看几出京剧中的红楼戏,又想见识《红楼梦》。那一年,我9岁,两册互不衔接的石印《红楼梦》残本,被我囫囵吞枣,吃进肚里。虽是黄日小儿的浮光掠影,却也水过地皮湿,对《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产生了数十年守恒不变的印象和评价:王熙风,够毒的;贾键,够坏的;尤二姐,够贱的;平儿,够难的;宝饮,够阴的;晴零,够俊的;尤三姐,够硬的……从9岁到眼下年近花甲,我自称十读红楼,其实并无精确统计,但敢保读过十遍以上。只是我读《红楼…  相似文献   
4.
严师门下     
我的生身之地,大运河边的北京通县儒林村,正如我在长篇小说《豆棚瓜架雨如丝》中所描写:从通州南下天津卫的北运河,一路上九曲十环二十八道弯儿,忽然一头撞在几大堆翠柳白沙高冈上,河身拐了个弓背,就象伸出双手搂住一大片河滩。河滩上的河汉子七出八进,好似一条青藤百道绿蔓儿,沿河大大小小的村落,又象满天星的早花西瓜。大村二三百户,小村四五十家。儒林村是小中之小,座落在翠柳白沙高冈下,紧傍着河边——弓背的一角。村子小而穷,又很偏僻,旧社会一直没有学校。六岁那年,我到距离儒林村一里的邻村供给店上小学。在我的长篇小说《京门脸子》中,曾经毫不夸张地描写当年供给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我实在无语可说。不过,最近有几位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和研究生,选定我的作品做为他们的研究题目,已经写出或将要写出他们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他们先后光临舍下,与我当面进柠探讨,《蒲柳人家》是主要话题之一,现在我就把这几次谈话中有关《蒲柳人家》的二三事,追记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绍棠 《当代学生》2011,(Z2):26-27
中国人过大年的传统,很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中国人正是在那种忙忙碌碌、风风火火之中,体会过年的热闹喜气,送走一个又一个新年。《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文章以主要的篇幅写了家乡火热的春节景象,描绘了一组色彩缤纷的乡村年景图。它用词生动、准确,语言朴实,充满着浓郁的乡村气息。  相似文献   
7.
我跟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外国人接触,屈指算来已有40年.那是40年前我出版第一本书《青枝绿叶》的时候,正值共青团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将这部短篇小说集做为一份礼品,分赠出席大会的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青年组织代表团.这些代表团中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士,便请大会安排我和他们见面,接受他们的采访.事隔多年俱往矣,我还能记得的是赫鲁晓夫的女婿阿朱别伊,阿朱别伊那时是苏联《共青团真理报》副总编辑兼文艺部主任.通过翻译,我们促膝长谈一个上午.后来阿朱别伊写了一篇访问记,连同我的照片刊登在《共青团真理报》文艺版.阿朱别伊把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带回去,一年后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此书,  相似文献   
8.
9.
我这个人上学早,识字快,7岁就看闲书。开头是因为听评书而想看原著,都是武侠小说,后来,由于连着几出京剧中的红楼戏,又想见识《红楼梦》。那一年,我9岁,两册互不衔接的石印《红楼梦》残本,被我囫囵吞枣,吃进肚里。虽是黄口小儿的浮光掠影,却也水过地皮湿,对《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产生了数十年守  相似文献   
10.
六月六,是田谷秀老师的70岁生日。田老师从18岁起,就在北运河沿岸的村落教小学。方圆几十里,17岁以上到65岁以下的识几个字的人,都是他的学生。孔子弟子三千,田老师四五十年教过的学生至少六千人。作家艾蒿,便是他早年的得意门徒。那时,四个年级挤在一间教室里,那是一座破庙的大殿,神像泥胎和孩子们一起听田老师讲课。后窗外有一棵歪脖子树,歪脖子树上有两座老鸹窝;日落黄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