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书包括史念海先生代表作20余篇,均曾发表于《河山集》一至九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重要学术专著或期刊中。上册主要介绍我国山川地貌、关隘都会;下册重在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与军事地理。全书收录注释2600余条,详尽周至,保留并精修原作所有插图60余幅。本书兼具较高的学术性和适度的科普性,是一部普及中国历史地理知识,进而弘扬中国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地理学读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都概说(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周边各族所建立的政权的都城我国周边各族为数相当繁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的瓜瓞绵延,迄今仍未稍替;有的起伏不常,早已成为陈迹;有的安居故土,未曾他移;有的时有迁徙,不遑宁居。论其都城,也就难得一致。农耕地区,皆以城郭相尚;游牧地区,只能居于毡幕之中。毡幕之中固可以朝拜议事,水草偶有不足,就不能不舍之另谋新地。既有城郭,自可建都设邑;逐水草迁徙,就难得语此了。这里试为论述,以见其概略。(一)北陲诸政权的都城北陲诸政权的主要活动区域多在大漠之北。其较为强大的为匈奴、鲜卑、高车、突厥、回纥、阻卜、鞑靼、瓦剌等,皆为从事游牧为生的族类。从事游牧为生,殆皆少有城郭。汉武帝时,卫律曾为匈奴单于出主意,计划穿井、筑城、治楼、贮藏粮食,打算纠集原来逃亡到匈奴中的秦朝人共同防守,并说:“就是汉兵能远来,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随即穿井数  相似文献   
3.
转眼之间我校学报已经创办整整30年了。回想30年前学报初创之时,正是我国建国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但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就是在这一艰难的岁月里,以一种民族脊梁的精神,为了推动学校的科研工作,为了祖国学术事业的发展,同心协力,创办了学报,它作为一个窗口,把我校师生的科研成果推向了社会。尽管这份学报以后又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道,经历了诸多磨难,但是它终究还是带着满枝繁花硕果迎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都概说(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文的论述,内地各省市共有15年以上的古都计有53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172个;不足15年的古都计有79处,涉及的政权90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2处,涉及的政权4个;另外还应该添上夏、商两代的都城和周的先世的都城28处。几宗合计:共有古都162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69个。周边各省区,可知有具体年代的古都6处,涉及的政权8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47处,共有古都53处;涉及的政权难以确知。内地与周边各地合计,共有古都215处,可知的所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77个。这里所需要首先论述的,乃是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都城。这是指上面所说历年15载以上的53处而言的。其余不足15年或无具体年代可征的,皆一例省去,不以之羼入。这53处古  相似文献   
5.
下篇论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一、县的命名方式的普遍性上文已经分别论述了陕西省古今县的命名方式,共有两类二十五项。各项中所涉及的县名多寡不同,显示其间的差别。由这些差别可以看到各种命名方式普遍性的程度。第一类有关地理方面的命名所涉及的县名,共有十四项,二百○八个。其中最多的是因水为名的县,有六十二个,次多的是因山为名的县,有二十七个。第二类有关人事方面的命名所涉及的县名,共有十一项,三百零七个。其中最多的是用以表示祥瑞或祈福而命名的县,有八十七个。此外由其它方式所命名的县在二十个以上的,第一类中仅有一项,就是因在河流侧畔而得名的,有二十七个;第二类中却有三项,一为在一些城  相似文献   
6.
三、巨野泽东北至海的济水故道南济与北济流入巨野泽后,再由巨野泽流出,东注于海。由巨野泽流出的济水,乃是单一的河道,不再分为南北两支。根据《水经注》的记载,济水由巨野泽流出的地方是在清口以南,而清口又在梁山的东南。所谓清口就是汶水流入济水的地方。今汶水久已改道,由南旺入泗,而巨野泽也久已干涸,不仅济水出泽之处不以复  相似文献   
7.
一、地名的繁杂和地名工作的重要性地名的由来很早,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那时的人们为了生活和生存,开始从事生产劳动,这就要了解自然并进而利用自然。在他们活动所及的范围之内,对于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加以区别,自会按照各地的特点而赋予不同的称谓。由于人们居住地点的繁多,其间就不免有各种的交换和联系的活动,甚至还发生若干矛盾和冲突。为了互相区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规划的由碣石至于龙门的农牧分界线,是适合于生态环境的.当时如此,后世亦然.在农耕操作尚稽留在粗放经营的时期,为农为牧都不能过分超越这条分界线.过分超越就会促成这条分界线的移动,从而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引起不良的后果.这条分界线绝大段落经过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甚至于黄河的溃决泛滥,都与这条分界线的移动有关,是不应稍事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都的变迁与文化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悠久,古都繁多,这是并世各国所难于比拟的。都城所在,也是其时文化的中心。都城虽间有改变,文化中心也因之而有移动,但文化的渊源沿袭,却一脉相承,并未中断、不仅少有间隔,而且继续发扬光大,后来者多能超迈前世,中华文化就是这样永久灿烂,历时愈久,愈见瑰丽。这样的灿烂瑰丽,都在当时的都城中显现出来。就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推就其演变之迹,以见其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0.
<正>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明长城之北,河套平原则在阴山山脉之南,黄河如带,贯穿其间。大致说来,这两个地区农牧兼宜。在历史上就曾经有过几次农牧交递的变迁。虽说是农牧兼宜,却也有若干具体的差异。因而相应地就会有一些不同的影响。鄂尔多斯高原以前还曾有过茂密的森林。这就使农林牧三者分布的地区显得复杂。也由于长期的演变,不免有相互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