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校规制定权限问题主要涉及如何在学术自由权利保障、学生权利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障之间实现合理平衡。虽然高校校规制定权来源于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学术自由权利,但是学生权利保障以及最低要求的学术水准和教育质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障,都要求高校自主办学领域必须适用法律保留原则,高校校规制定权由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黄厚明  陈云海 《寻根》2005,(3):30-37
猫头鹰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在夜晚出没的猛禽。在生物分类学上,猫头鹰属于鹗形目,包括鸱鹗和草鹗两科。属于鸱鹗科的猫头鹰约有170种,属于草鹗科的猫头鹰约有15种。据现代动物学家研究,除北极地区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猫头鹰的踪影。它头圆似猫,眼大而亮,颈缩项间,喙、爪弯而锐利,飞行无声。猫头鹰的大眼睛只能朝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头部,因而猫头鹰的脖子,能转270度。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视角分析大学理念和大学改革发展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构建大学新理念的动因,在归纳大学理念的主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大学理念必须注意的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其实质是一种学生住宿社区管理模式,是对我国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论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深刻危机在于高校学生管理在社会发展中迷失了自我,现实需要的变化让高校学生管理飘摇不定,具体工作陷入无根之境。高校学生管理是学生类主体的生成活动,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本体进行研究,正是为了找回高校学生管理自己。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高校学生管理的本体性功能与工具性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试图从大学合法性危机的视角探究大学治理的原因,现代社会对大学的自我合法性证明有两个核心要求:社会效能和学术自由,文章从社会效能和学术自由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探究了大学治理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大学合法性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大学合法性问题不仅体现在其因环境不同的变化性,还体现在其因遗传的不变性,大学治理是现代大学诉求其合法性的时代产物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华夏文明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多以城市、文字、青铜器、大型宗教性建筑等物质指标作为评判文明形态是否产生的标准。这样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一方面,这些评估标尺无法体现华夏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质,更不能对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作出动力式和结构式的诠释。从早期华夏文明演进规律看,原始礼乐文化的发生、发展,既是华夏文明得以盟生的动力,也使华夏文明形成“礼乐”文化符号表征的原因。从原始礼乐文化祝野去探讨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研究方法所带来的缺陷,扩展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而且也真正体现了华夏文明之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历史和逻辑的视角分析了西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得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在现代社会如何回归“人”的培养目标的逻辑结果,与学术管理成为“人”的培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进而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现实问题。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进行哲学思考,提出了大学生合理需要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失落的生存状态表现为个人主体性生成受制于预成性目的,个性生成受制于整齐划一管理模式,价值理性生成受制于工具理性的霸权。从学生管理实践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着制度空间的规训化、组织空间的程序化和文化空间的控制性问题;从学生管理的内在机理看,"对象化师生关系"是导致学生主体失落的深层原因。高校学生管理本然实践状态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交往实践活动的结果形态是类主体的生成。寻找失落的学生主体,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路径选择,就是回归于高校学生管理本然的实践状态,通过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等管理中介的改革,来实现师生关系由对象化关系向主体间性关系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类主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是高校学生工作的载体,中美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主要存在着模式、价值取向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从历史和逻辑的视角透视中关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的差异,其目的是为了在推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中,避免妄自菲薄与盲目学习,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属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