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体育   8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何洪源  李晶  孙忠梁 《收藏》2010,(3):42-45
长寿是人类本能的追求。正是在这种追求的基石上,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中华长寿民俗文化。自古以来,人们就从未中断过对于长寿的追求与祝愿: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炼丹求药的典故;从年逾八百的彭祖,到持酒献寿的麻姑;从“龟龄鹤算鹿千秋,长春鸟贺白头翁”的长寿吉祥动物.  相似文献   
2.
李晶  孙忠梁 《收藏》2009,(12):144-147
济南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2月,第一任馆长姜守迁(1897~1982年),山东省平度县人。姜老年轻时就对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尤喜东坡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余有砚癖,因以斯珍颜吾庐。”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斯珍馆”,自号“斯珍馆翁”。他一生潜心文物收藏和研究,不但是文博战线上的一位拓荒者,更是一位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  相似文献   
3.
何洪源  张雯  孙忠梁 《收藏》2010,(5):72-73
中国绘画的审美崇尚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明代在绘画艺术发展史上是极其辉煌的时代,流派纷呈。而其中谢时臣就是继沈周、文徵明之后的一位吴派名家。  相似文献   
4.
张文  孙忠梁 《收藏》2001,(10):26-26
向爱护《收藏》的广大读者和作者奉献喜闻乐见.科学而富借鉴意义的文章。是本刊的不懈追求。济南博物馆张文撰文介绍此件元代玉壶春瓶,本刊遂先后向咨询组四位专家征求意见。其中一位专家根据照片认为可能不是元代作品,而另外三位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除从器物造型.纹饰、釉色认定文章定性准确外,并指出:“对元代瓷器的认知殆始于五六十年代,仿元瓷牟利是文革后收藏热复兴后的事情。此瓶20世纪60年代末出土,无伪造可能。另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有一件相同之瓶,可能出于同一匠师之手。但国内绝少知之者,可为旁证。《收藏》对来稿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是十分令人敬佩的,这不但是对文章作者劳动的尊重,也是对这件几百年的瓷器及其作者劳动的尊重。”综合专家的意见,我们又询之张文女士,她告之:“此瓶乃当年在济南挖大观园地下防空洞时出土,出土情况已再无从考证。此瓶经山东省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元代之物。属国家二级文物。”在此,谨对咨询专家和作者对刊物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李晶  孙忠梁 《收藏》2011,(10):128-133
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所用的墨锭,其内涵极为丰富。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人们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竹木简牍等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到汉代,制墨工艺已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6.
李晶  孙忠梁 《收藏》2014,(11):120-121
《战国策》中屡次提到的赵国建信君,官位甚高,为赵国相邦。由他督造的兵器,屡见于前人著录。建信君之所以“贵于赵”,居于相邦的高位,并不是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才华,而是以男色得宠。《战国策·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又“或谓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  相似文献   
7.
正隶书起源于秦朝,亦说起源于战国。战国、西汉时期,隶书篆意逐渐减少,点画用笔的丰富,波磔和扁方字构的确立,为东汉隶书的成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经济与文化艺术全面发展,成就了隶书的鼎盛,也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书法家。流传至今的著名汉碑约100多件,技艺精湛,风格鲜明,显示出汉隶的雄强朴茂之风。20世纪大量汉简的出土,又让我们有幸看到了汉朝人书写的小字隶书。这些隶书,用笔爽利,笔画生动,千姿百态,精美至极。魏晋至  相似文献   
8.
李晶  孙忠梁 《收藏》2014,(21):120-121
《战国策》中屡次提到的赵国建信君,官位甚高,为赵国相邦。由他督造的兵器,屡见于前人著录。建信君之所以“贵于赵”,届于相邦的高位,并不是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才华,而是以男色得宠。《战国策·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又“或谓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又“希写见建信君。建信君曰:‘文信侯之于仆也,甚无礼。秦使人来仕,仆官之丞相,爵五大夫。文信侯之于仆也,甚矣其无礼也。””文信侯即大名鼎鼎的吕不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吕不韦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